内丹文献

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内丹文献 > 宋辽金元

全真集玄秘要
发布时间:2009/2/20   点击:1512
 

  

全真集玄秘要 
清庵李道純著
注讀周易參同契
大丹妙用法乾坤
    大者,極致之謂。丹者,至圓之謂。大顛雲:還識這個○麼?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圓。聖師雲: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謂也。法乾坤者,即效天法地也。
        乾坤運兮五行分
    乾坤,即身心也。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也。乾坤運行而生五行,即身心運動五炁具也。
        五行順兮,常道有生有滅
    祖師雲:五行順行,法界火坑。所謂五行運動而生萬物,五常之道也。五常之道,屬生滅法也。
        五行逆兮,丹體長靈長存。
    祖師雲:五行顛倒,大地七寶。所謂逆行者,攢簇五行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常存而不壞也。
        一自虛無兆質
    老子雲:道生一。虛無自然之謂者。道自虛無生一炁,即人之虛化神也。
        兩儀因一開根
    老子雲:一生二。一炁判而兩儀立焉,即人之立性立命,故也。
        四象不離二體
    邵子雲:二分為四。易雲:兩儀生四象。即人之性立命,故也。
       八卦互為祖孫
    易雲:四象生八卦。所謂祖孫者,乾坤生六子,六子生六十四卦。乾坤,祖也;諸卦,孫也。達者返窮諸己,自得之也。
        萬象生乎變動
    八卦變動,六十四卦生焉。即人之一動,諸緣萬慮生也。
       吉凶悔吝茲紛
    周子雲: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噫!吉一而已。可不慎乎?故知吉凶悔吝,由變動而生也。
       百姓不知日用
    百姓日用無非此理,百姓日用而不知者,為情識之所蔽也,故君子之道鮮矣!
       聖人能究本源
    聖人仰觀俯察究本推源,體天立極,設象垂辭,易之畫自此作矣。
       顧易道妙盡化之體用
    易之為畫,盡造化之體用也。通天下之變,定天下之事,極廣大,盡精微。故曰周易。
        逐托象於斯文
    易之道,廣大悉備。以之學佛,則佛;以之學仙,則仙;以之修齋治平,則修齋治平。故魏伯陽托象於丹道參同契也。
        否泰交則陰陽或升或降
    否泰二卦,陰陽交際之要津也。泰卦三陽升,當此之時宜防危。否卦三陰降,當此之時宜固守。
       屯蒙作則動靜在朝在昏
    屯蒙乃下手之初也,以年言之冬至後六日為屯,六日為蒙;以月言之初一日子至己為屯,午至亥為蒙;以身言之天癸才生曰屯,山下出泉曰蒙。
        坎離為男女水火
    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坎離交則水火既濟也。平叔雲: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裏陰。
        震兌乃龍虎魂魄
    震為龍,為魂;兌為虎,為魄,總而言之性情也。祖師雲: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此之謂也。
        守中則黃裳元吉
    守中則無過不及也,退符之時至坤六五守中行下,則無過不及之患,故曰:黃裳元吉。
       遇亢則無位而尊
    九謂乾上九,亢龍有悔也。進火至上九要識持盈,不識持盈前功俱廢。
        既末慎萬物之終始
    既末火候周也,周而復始,故曰慎,萬物之終始。
        複媾昭二炁之歸奔
    乾坤為八卦之門,複媾為六十四卦之,二炁往來無窮無息,造化成焉。
       月虧盈應精神之衰盛
    月虧盈,表抽添加減之則。
       日出沒合榮衛之寒溫
    日出沒表,運養調燮之法。
        本立言以明蒙
    立言明蒙者,鼎用乾坤,藥須烏兔之類是也。
        既得象以忘言
    金丹之道,種種異名皆是比喻。欲知其要,當咀言玩味;既得其要,忘其言可也。
        猶設象以指意
    既得其象,猶當求其意。
        悟其言則象須捐
    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
        達者惟簡惟易
    乾生物之道易,坤成物之道簡。達者推而行之,易簡之理得矣。
        迷者愈煩愈難
    苟或執象安爐,按圖索駿,愈煩愈難,終身無成矣。
        故知修真志士,讀參同契不在乎泥象執文。
     修真高士讀參同契者,當咀味求玄必得之也,執文泥象奚益者哉。
太極圖解
無極而太極
    ○者,虛無自然之謂也。始于無始,名于無名,亦無言說,因說不得強名曰○。聖人有以示天下後世,沂流求源不忘其本,故立象垂辭,字之曰無極而太極,是謂莫知其極而極,非私意揣度可知也。亦非謂太極之先又有無極也,太極本無極也,達者但於而字上著意,自然見之也。釋氏所謂:曆劫之先明妙本。即此意也。老子所謂:象帝之先。亦謂此也。大顛雲:還識這個○麼?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明,收來小者無內,放開大者無外,此非太極之妙乎?返窮諸己,無極而太極即虛化神也,物之大者終有邊際,惟神之大,周流無方化成天地,無有加焉。由其妙有難量,故字之曰:“神”神也者,無極之真乎!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複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者,太極之變也。太極未判,動靜之理已存;二炁肇分,動靜之機始發。太極動而生陽,太極變動也,動而複靜,陽變陰也。靜而生陰,靜而複動,陰變陽也。互為其根者,陰錯陽而陽錯陰也。一動一靜分陰分陽,清升濁淪二炁判矣。清而升者曰天,濁而降者曰地,天動地靜二炁運行,變化之跡不可拼也,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此謂玄牝闔辟而生天生地,玄牝即陰陽動靜之機也,反窮諸己則知虛化神,有神則有感,神感動而生炁,即動而生陽也。炁聚而生精,即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也。精化而有形,即靜極而複動也。精炁相生性命立,身心判矣。炁運乎心,天道所以行也;精主乎身,地道所以立也。是知身心即兩儀也,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順布四時行也。
    者,兩儀之變也。兩者,二也。不言二而言兩者,何也?兩者配合之謂也,合則有感,感則變通也,陽變陰合,陰陽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數也。五行運化機緘不已,四時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臟生而五神具矣。天一生水,精藏於腎也;地二生火,神藏於心也;天三生木,魂藏於肝也;地四生金,魄藏於肺也;天五生土,意藏於脾也,五行運動而四端發矣。達是理者,則能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天一、天三、天五,陽數也。地二、地四,陰數也。故曰:五行一陰陽也,陽者太極之動,陰者太極之靜,動靜不二則返本,故陰陽一太極也。返本則合乎元虛,故曰:太極本無極也。修煉之士,運炁回還,周而復始,惟神不變,由其不變故運化無窮,攢簇五行者,神也。會合陰陽者,亦神也。神本虛也。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謂之返本還元。還元者,複歸於無極。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各一其性者,謂五行各具一太極也。五行生數各以五數加之,即成數也。天一生水加五,地六成水也;地二生火加五,天七成火也;天三生木加五,地八成木也;地四生金加五,天九成金也;天五生土加五,地十成土也,是謂五行各具五行也。前文謂五行一陰一陽也,陰陽一太極者,言其體也。此謂五行各一其性者,言其用。言其體,則五行同一太極;言其用,則五行各具一太極也。言其體返本還元也,言其用設施之廣也。體者逆數也,用者順數也,逆數知其所始,順數知其所終。知始而不知終,則不能致廣大;知終而不知始則,不能盡精微。原其始,則渾渾淪淪,合乎無極;推其終;則生生化化運乎無窮;逆順相須,則始終不二;顯微無間,則性理融通,是謂體用兼而合道也。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無極之真者,元神之妙應也。二五之精者,五行之妙合也。妙合而凝者,作成萬有也。大哉無極之真也,先天之祖,太乙之根,三元之母,眾妙之尊,上下不變,古今常存。天得之確然而定位,地得之隕然而立形。乾定位而萬物資始,坤立形而萬物資生。至哉二五之精也,非有非無;非濁非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妙乎無體;合乎無倫;天地由之而立位;日月由之而運行;一炁由之而融化;萬物由之而生成。人只知受天地之生,而不知受炁於無極之真;人只知立天地之中,而不知立形於二五之精。無極之精而不變,神不足以化炁;二五之精不妙合,炁不足以變形。欲煉其神必先保真,欲固其形必先保精,真精不泄,炁固神靈,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聖人之能事畢矣。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者,人之極也。人之生也,得乾道則成男,得坤道則成女。以卦言之乾初爻交坤成震,震為長男;坤初爻交乾成巽,巽為長女;乾中爻交坤成坎,為中男;坤中爻交乾成離,離為中女;乾上爻交坤成艮,艮為少男;坤上爻交乾成兌,兌為少女。六子者,乾坤之互體也,六子互交六十四卦備矣。六十四卦變動無窮,萬物生生化化而無息也。以身言之乾為首,坤為腹,天地定位也。離為目坎為耳,水火不相射也,震為足巽為手,雷風相薄也,艮為鼻兌為口,山澤通炁也,此形體之八卦也。若以性情言之,乾坤身心也,坎離精神也,震兌魂魄也,艮巽意炁也,八卦成列神行乎其中矣,有無交入內外感動,諸緣萬慮自此出矣,非一身之萬物乎?易系雲: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正謂此也。天地生成運化不息,萬物生生化化而無窮也,○者萬物之太極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炁感動善惡分,而萬事出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位乎中。天地萬物父母,人于萬物最靈者,得其中和之正,故神與道渾渾淪淪一而不離也。天地設位易行乎其中,即身心立而神行乎其中矣。天人初不間,人自以為小何也?蓋由不知其原也,推其本原人之未生之先,抱養于太初,純純全全未嘗須夷離也。人之既生,炁變有形,形生炁聚,神發知矣。本元靈覺之真,即無極之真也。五炁感動真機妙應,發於外也。精感於耳謂之聽也,地六成水也。神感於口謂之言,天七成火也。魂感於目謂之視,地八成木也。魄感鼻謂之嗅,天九成金也。意感於身謂之動,地十成土也。真機一發邪正分,萬事自此出矣,若複有人收拾身心,消遣情識聚五攢三,抱元守一,收視返聽緘炁調息,外境勿令入,內境勿令出,一炁歸虛潛神入寂,又豈有善惡之分也?至於抱二五之精,含太和之液,複無極之真,造虛無之域,是謂返本還元,歸根複命。玉蟾曰:父母未生以前,盡有無窮活路,身心不動之後,複有無極真機。其斯之謂歟!
        聖人定之中正仁義
    聖人鉤深致遠,動必循理,理之在乎天下莫能與之較,故進修德業必先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以中正仁義為本,故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立極設教也。中正者,人性也,仁義者,天性之發也。貫天充地,斡運樞機。寂然不動體物無違,曰中;坦平驀直,柔順大方,安常主靜,應物無疆,曰正;克己復禮,普濟搏施,成全委曲,接物無私,曰仁;出處語默,感應隨順,利己利人,與物無兢,曰義;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正也者,天下之至常也;仁也者,天下之大公也;義也者,天下之至和也。文言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物足以和義。是知仁義,進修德業之要也;中正者,窮理盡性之要也。中正仁義包羅天地,揆之敘萬類。以之修身,則身修;以之治國,則國治。周旋四海,經緯天地,巨細纖洪無不具備,修進君子誠能三反晝夜,用志不分,吾見其成道也易矣。
        而主於靜立人極焉
    所謂靜者,非不動,若以不動為靜,土石皆可聖也。通書雲:動無靜,物也。是謂動中之靜真靜也。立冬後閉塞而成冬,謂靜也。日月星辰運行而不息,謂之不動可乎?冬至日閉關示民,以靜待動也。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變化之機也。靜極而動天心可見矣。子曰:複其見天地之心乎。是知萬物之本莫貴乎靜,靜而又靜,神得其正理。所以窮性,所以盡以至於命,超凡越聖。老子所謂清淨為天下正。大學雲:定而後靜。人生以靜者,天性也,若複有人以靜立基,向平常踐履處攝動心,除妄情,息正炁,養元精,自然於寂然不動中,感通於萬物也。恁麼則靜亦靜,動亦靜。動而應物其體常靜,是謂真靜。真靜久久則明妙,明妙而後瑩徹,瑩徹而後靈通,瑩徹靈通十方無礙,是謂至清靜也。心清淨則身清淨定矣,一身清淨則多身清淨,多身清淨則山河大地一切清淨,一切清淨則天下將自正。經雲: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此之謂也。古聖人雲:而主於靜立人極焉,此聖人教人之功也,非觀複知化者,孰能及此?
        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聖人之于天下,猶天之於萬物也。故與天地齊德,日月齊明,四時合序,造化合機也。聖人體陰陽之運,達事物之理。先天地,君子法則聖人奉順天時,後天也,先天者天理自然,不我違也。後天者,我弗敢違乎天也,文言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君子奉順天時,正心誠意而修之,故常吉。小人背理違義,肆情逐妄而悖之,故常凶。修之之要貴在順時,順時之要莫若靜,靜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合聖,合聖而後知先天之道,至是複矣。廣成子雲:無視無聽,抱神而靜,靜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汝神守形,形乃長生。是知靜者,入聖之基也。聖哉周夫子一言以蔽之,主於靜,其為萬世人天之師歟。
        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天之乾坤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地之乾坤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人之乾坤也,是謂三才肇形,各具一天地也,各具一太極也,各有變化也。推原其始則本同一太極也,反窮諸己三才之道一身備矣。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心之神炁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身之精魄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意之情性也,身心意定,三花聚而聖功成矣。
        原始返終故知生死之說
    原其始,則萬物同出於一太極也;反其終,則萬物複歸於一太極也。反窮諸己,元炁乃身之始也;原乎元炁,先天而生後天而存,周流六虛;彌滿八極;徹地通天;透金貫石,三才由之而立位,聖人體之而歸根複命。返性之初,恍惚之中,千和萬合自然成真,一切有形得之則生,失之則亡,卷之則藏於一毫端上,放之充塞太虛之表,包括萬有至大難量,原其所自先乎覆載,混然成真,身之元也。由其始物強名曰元炁,故身。此身因炁而有形,形變而有生,生變而有死,生者炁之聚,萬物出於機者也,死者,炁之散,萬物入於機者也,出生入死一聚一散,即太極動靜之機也。動必終於靜。出必終於反,生必終於死,故原始返終,故知生死之說也。惟神莫測其始,莫知其終,曆千萬世而不變不易,無古無今,不生不滅,由其不變故能運化生成,無休無息也。神也者,聖而不可知之者也。達是理者,靜坐而養神,安寢以養炁,冥情于寂,潛心于極,長生久視之道得矣。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易之在天下無時不變,無時不化。生生化化而無窮者,易之妙也。神無方,易無體,通天下之變者,易也。盡天下之變者,神也。易系雲: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太極者,變化之始也。兩儀者,太極之變也,四象者,兩儀之變也。八卦者,四象之變也。吉凶者,八卦之變也。六十四卦萬事萬理,一切有情皆八卦之變。始終不變者,易也。由其不變,故變易無窮也。原其始也,一炁生萬有。反是終也,萬有歸一無。始終不變者,神也。由其不變,故能運化不息也。散一無于萬有者,神也,會萬有歸一無者,亦神也。神也,易也,至矣大矣。
 
 

 

上一个:邱祖秘傳大丹直指
下一个:上清集
 
免责声明:
  1、“西安道人阁”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丹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丹道网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丹道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网名:
留言:
表情:
















验证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西安道人阁  备案号:陕ICP备2025067349号
本站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