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内丹文献 > 宋辽金元
中和集 |
发布时间:2018/3/8 点击:1517 次 |
中和集
李道純
動靜無端陰陽無始 太極圖 釋曰圓覺,道曰金丹,儒曰太極。所謂無極而太極者,不可極而極之謂也。釋氏雲:“如如不動,了了常知。”易系雲:“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丹書雲:“身心不動,以後複有無極真機,言太極之妙本也。”是知三教所尚者,靜定也。周子所謂主於靜者是也。蓋人心靜定未賦物時,湛然天理,即太極之妙也。一感於物便有偏倚,即太極之變也。靜定之時謹其所存,則天理常明,虛靈不昧。動時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來俱可應也。靜定工夫純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無極之真複矣,太極之妙應明矣。天地萬物之理,悉備於我矣。 中和圖 禮記雲:“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未發謂靜定,中謹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無體,故謂天下之大,本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發無不中,故謂天下之達者,誠能致中和於一身。則本然之體,虛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能應天下無窮之變也。老君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即子思所謂:“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同一意。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應變之樞機也。周易生育流行,一動一靜之全體也。予以所居之舍,中和二字匾名,不亦宜乎哉。 委順圖 身心世事謂之四緣,一切世人皆為縈絆。惟委願者能應之,常應常靜何緣之有!何謂委?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然。何謂順?順天命,順天道,順天時,順天理。身順天命,故能應人,心順天道,故能應物;世順天時,故能應變;事順天理,故能應機。既能委,又能順,兼能應,則四緣脫灑。作是見者,常應常靜,常清常淨矣。 照妄圖 古雲:常滅動心,不滅照心。一切不動之心,皆照心也。一切不止之心,皆妄心也。照心,即道心也。妄心,即人心也。道心惟微,謂微妙而難見也。人心惟危,謂危殆而不安也。雖人心亦有道心,雖道心亦有人心,系乎動靜之間爾。惟允執厥中者,照心常存,妄心不動,危者安平。微者,照著。到此有妄之心複矣,無妄之道成矣。易曰:“複其見天地之心乎。” 太極圖頌 中○者,無極而太極也。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一陰一陽兩儀立焉。○者兩儀也。○者陽動也,○者陰靜也,陰陽互交而生四象,○者四象,動而又動曰老陽,動極而靜曰少陰,靜極複動曰少陽,靜而又靜曰老陰。四象動靜而生八卦,乾一兌二,老陽動靜也。離三震四少陰動靜也。艮五坎六,少陽動靜也。兌七坤八,老陰動靜也。陰逆,陽順。一升一降機緘不已,而生六十四卦,萬物之道,至是備矣。上○者氣化之始也。下○者形化之母也。知氣化而不知形化,則不能極廣大,知形化而不知氣化,則不能盡精微。故作頌而證之: 頌二十五章 道本至虛,至虛無體,窮於無窮,始終無始。 虛極化神,神變生氣,氣聚有形,一分為二。 二則有感,感則有配,陰陽互交,乾坤定位, 動靜不已,四象相系,健順推蕩,八卦茲系, 運五行而有常,定四時而成歲。沖和化醇資始資生,在天則斡玄萬象,在地則長養群情,形形相授,物物相孕,化化生生,莫有窮盡。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有無錯綜隱顯相扶。 原其始也,一切萬有未有不本乎氣,推其終也,一切萬物未有不變於形。 是知萬物本一形氣也,形氣本一神也。神本至虛,道本至無,易在其中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居中。自融自化,氣在其中矣。 天地物之最巨,人於物之?靈,天人一也。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變在其中矣。 入之極也,中天地而立命,稟虛靈以成性,立命神在其中矣。 命系乎氣,性系乎神。潛神於心,聚氣於身,道在其中矣。 形化則有生,有生則有死,出生入死物之常也。 氣化則無生,無生故無死,不生不死神之常也。 形化體地,氣化象天,形化有感,氣化自然。 明達高士,全氣全神,千和萬合,自然成真。 真中之真,玄之又玄,無質生質,是謂胎仙。 欲造斯道,將奚所自,惟靜惟虛,胎仙可冀。 虛則無礙,靜則無欲,虛極靜篤,觀化知複。 動而主靜,實以抱虛,二理相須,靜與道俱。 道者,神之主。神者,氣之主。氣者,形之主,形者,生之主。 無生則形住,形住則氣住,氣住則神住,神住則無住,是名無住住。 金液煉形,玉符保神,神形俱妙,與道合真。 命寶凝矣,性珠明矣,元神靈矣,胎仙成矣,虛無自然之道畢矣,大哉!神也,其變化之本歟! 畫 前 密 意 易象第一 易可易非常易,象可象非大象,常易不易,大象無象。常易,未畫以前。易也,變易,既畫以後。易也。常易不易,太極之體也。可易變易,造化之元也。大象動靜之始也。可象,形名之母也。曆劫寂爾者,常易也。亙古不息者,變易也。至虛無體者,大象也。隨事發見者,可象也。所謂常者,莫窮其始,莫測其終,曆千萬世廓然而獨存者也。所謂大者,外包乾坤,內充宇宙,遍河沙界,湛然圓滿者也。常易不易,故能統攝天下無窮之變。大象無象,故能形容天下無窮之事。易也,象也。其道之原乎。 常變第二 常易不變,變易不常,其常不變,故能應變。其變不常,故能體常。始終不變,易之常也。動靜不常,易之變也,獨立而不改,得其常也。周行而不殆,通其變也。不知常不足以通變,不通變,不足以知常也。常也,變也。其易之原乎。 體用第三 常者,易之體。變者,易之用。古今不易,易之體。隨時變易,易之用。無思無為,易之體。有感有應,易之用。知其用則能極其體,全其體,則能利其用。聖人仰觀俯察,遠求近取,得其體也。君子進德修業,作事鼎器,因其用也。至於窮理盡性,樂天知命,修齋治平,紀綱法度,未有外乎易者也。全其易體足以知常,利其易用足以通變。 動靜第四 剛柔推蕩,易之動靜。陰陽升降,氣之動靜。奇偶交重,卦之動靜。氣形消息,物之動靜。晝夜興寢,身之動靜。至於身之進退,心之起滅。世之通塞,事之成敗,皆一動一靜互相倚伏也。觀其動靜,則萬事之變,萬物之情可見矣。靜時有存,動則有察,靜時有主,動則可斷。靜時有定,動罔不吉。靜者,動之基。動者,靜之機。動靜不失其常,其道光明矣。 屈伸第五 暑往寒來,歲之屈伸。日往月來,氣之屈伸。古往今來,世之屈伸。至於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皆屈伸之理也。知屈伸相感之道,則能盡天下無窮之利也。 消息第六 息者,消之始。消者,息之終。息者,氣之聚,消者,形之散。生育常養謂之息,歸根複命謂之消。元而亨,易之息也。利而貞,易之消也。春而夏,歲之息也。秋而冬,歲之消也。嬰而壯,身之息也。老而終,身之消也。無而有,物之息也。有而無,物之消也。息者,生之徒,消者,死之徒。自二氣肇分以來,未有消而不息之理。亦未有息而不消之物。通而知之者,燭理至明者也。 神機第七 存乎中者,神也。發而中者,機也。寂然不動,神也。感而遂通,機也。隱顯莫測,神也。應用無方,機也。蘊之一身,神也,推之萬物,機也。吉凶先兆,神也。變動不居,機也。備四德自強不息者,存乎神者也。貫三才應用無盡者,運其機者也。 智行第八 智者,深知其理也。行者,力行其道也。深知其理不見而知。力行其道不為而成。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牘見天道。深知也。自強不息,無往不適,力行也。知亂於未亂,知危于未危,知亡於未亡,知禍於未禍,深知也。存於身而不為身累,行於心而不為心役,行於世而不為世移,行於事而不為事礙,力行也。深知其理者,可以變亂為治,變危為安,變亡為存,變禍為福,力行其道者,可以致于壽域,致心于玄境,致世于太平,致事於大成。非大智大行者,其孰能及此? 明時第九 通變莫若識時,識時莫若明理,明理莫若虛靜。虛則明,靜則清。清明在躬,天理昭明,天之變化,觀易可見。世之時勢,觀象可驗。物之情偽,觀形可辯。麗於形者,不能無偶。施於色者,不能無辯。天府陰雨,勢必先蒸。山將崩裂,下必先隳。人將利害,貌必先變。譬如巢知風,穴知雨,熱蟲應候,果落知秋。又如商人置雞尾於舟車之上,以候陰晴天。常晴則尾直豎,天將雨則尾下垂。無情之物尚爾,而況人乎?今人不識時變者,燭理未明也。 正己第十 進德修業,莫若正己。己一正則無所不正。一切形名非正不立,一切事故非正不成,日用平常,設施酬酢未有不始於己者。一切事事理理,頭頭物物亦未有不自己出者。是故進修之要必以正己為立基,正己接人人亦歸正,正己處事事亦歸正,正己應物物亦歸正,惟天下之一正,為能通天下之萬變。是知正己者,進修之大用也,入聖之階梯也。 工夫第十一 清心釋累、純慮忘情、少私寡欲、見素抱朴,易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釋,足以盡理,慮絕情忘,足以盡性,私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樸純一足以知天。 感應第十二 寂然而通,無為而成,不見而知,易道之感應也。寂然而通,無所不通,無為而成,無所不成。不見而知,無所不知,動而感通不足謂之通,為而後成不足謂之成,見而後知不足謂之知,此三者其於感應之道也遠矣。誠能為之於未有,感之於未動,見之於未萌,三者相須而進無所感而不通也。無所事而不應也,無所往而非利也。盡此道者,其惟顏子乎? 三易第十三 三易者,一曰天易。二曰聖易。三曰心易。天易者,易之理也。聖易者,易之象也。心易者,易之道也。觀聖易貴在明象,象明則入聖。觀天易貴在窮理,理窮則知天,觀心易貴在行道,道行則盡心。不讀聖人之易,則不明天易,不明天易,則不知心易,不知心易,則不足以通變。是知易者,通變之書也。 解惑第十四 氣之消長,時之升降,運之否泰,世之通塞,天易也。卦之吉凶,爻之得失。辭之險易,象之貞晦。聖易也。命之窮達,身之進退,世之成敗,位之安危,心易也。深造天易,則知時勢,深造聖易,則知變化。深造心易,則知性命。以心易會聖易,以聖易擬天易,以天易參心易。一以貫之,是名志士。 釋疑第十五 變動有時,安危在己。禍福得喪皆自己始。是故通變者,趨時者也。趨時者,危亦安。通變者,亂亦治,不失其所守者,困亦享。不謹其所行者,豐亦昧,晦其明者,處明夷而無傷,恃其有者,居大有而必害。至遠而可應者,其志同也。至近而無與者,其意乖也。至弱而能勝者,得其輔也。至剛而無過者,有其道也。益之用,凶事濟,難也!睽之見,惡人免怨也。不恒其德者,無所容。不有其躬者,無所利。獨立自恃者,無功恐懼。修省者,獲福。益於人者,人益之。利於人者,人利之。信於人者,人信之。惠于人者,人惠之。畏凶者,無凶。畏青者,無青。畏禍者,福必至。忽福者,禍必至。予所謂安危在己,複何疑哉? 聖功第十六 聖人所以為聖者,用易也而已矣。用易所以成功者,虛靜而已矣。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察。虛則能受物,靜則能應事。虛靜久久則靈明。虛者,天之象也,靜者,地之象也。自強不息天之虛也。厚德載物地之靜也。空闊無涯天之虛也。方廣無際地之靜也。天地之道惟虛惟靜,虛靜在己,則是天地在己也。道經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其斯之謂歟?清即虛也,虛靜也者,其神德聖功乎。 金 丹 妙 訣 金丹圖像說 左四圖法象顯明至道玄玄之旨 安爐圖 撐天柱地大模糊 誰為安名號玉爐 曾向此中經鍛煉 出無入有盡由渠 立鼎圖 不無不有不當中 外面虛無裏面空 決烈丈夫掀到看 元來那個本來紅 還丹圖 威音那畔本來明 昧了皆因著幻形 若向丹中拈得出 圓陀陀地至虛靈 返丹圖 道本無為法自然 聖人立像假名圈 平常日用全彰露 打破方知象帝先 二圖訣 取出坎中畫,補離還複乾,純陽命本圓,無礙性珠圓, 受觸全天理,離塵合上禪,采鉛知下手,三疊舞胎仙。 口訣圖 譬喻圖 火候圖 外藥圖 內藥圖 金丹內外二藥圖說 外藥可以治病,可以長生久視。 內藥可以超越,可以出有入無。 大凡學道,必先從外藥起,然後自知內藥。高上之士夙植德本,生而知之。故不煉外藥,便煉內藥。 內藥無為無不為,外藥有為有以為。 內藥無形無質而實有,外藥有體有用而實無。 外藥色身上事,內藥法身上事。 外藥地仙之道,內藥鬼仙之道。二藥全天仙之道。 外藥了命,內藥了性。二藥全形神俱妙。 初關(煉精化炁)先要誠,天癸生時急采之。 中關(煉氣化神)調和真息周流六虛,自太玄關逆流至天穀穴交合,然後下降黃房,入中宮乾坤交姤罷,一點落黃庭。 圖一 上關煉神還虛,(以心煉念謂之七返,以情來歸性謂之九還) 內藥乃煉神之要,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圖二 內藥,先天一點真陽是也,譬如乾卦中一畫交坤成坎水是也。中一畫本是乾金,異名水中金,總名至精也。至精固而複祖炁,祖炁者,乃先天虛無真一之元炁,非呼吸之氣,如乾卦中畫交坤成坎了卻,交坤中一陰入于乾而成離,離中一陰本是坤土,故因名曰砂中汞是也。 ┍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虛化神 神化炁炁化精精化形 已上謂之順 ┍萬物含三, 三歸二二歸一 ┖煉乎至精精化炁炁化神 已上謂之逆,(丹書謂順則成人,逆則成丹。) 上藥三品精炁神 體則一,用則二。何謂體?本來三元之大事也。何謂用?內外兩作用也。 內藥 先天至精,虛無空炁,不壞元神。 外藥 交感精,呼吸氣,思慮神。 (上三圖例) 此三段工夫到了,則一。若向這裏具雙眼,三教之大事畢矣。其或未然,細參後事。 一煉精化炁 坎歸道乃水府求玄,丹書雲:“癸生須急采,望遠不堪嘗。”所謂采者,不采之采謂之采也。苟實有所采,坎中一畫如何得升?精乃先天之靈之化,因動而有身,身中之至精,乃陽也。采者采此也。譬如乾乃先天至靈,始因一動交坤而成坎,即至靈化元精之象也。坎為水,坎中一畫,元乾金,假名水中金,金乃水之母,反居水中。故曰:母隱子胎也。采鉛消息難形筆舌。達者觀雷在地中,複先王,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肖,方之語,思過半矣。餘存口訣。 二煉炁化神 離崇釋則離宮修定。丹書雲:“真土制真鉛,真鉛制真汞,鉛汞歸土釜,身心寂不動。”斯言盡矣。既得真鉛,則真汞何慮乎不凝?煉炁之要貴乎運動,一開一辟,一往一來,一升一降,無有停息。始者用意,後則自然,一呼一吸,奪一年之造化,即太上雲:“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正此義也。達者若于乾坤易之門,與夫複(震下坤上)姤(巽下乾上)之內上留意。煉氣之要備矣。 三煉神還虛 工夫到此一個字也用不著 三五指南圖局說 紫陽真人悟真篇詩雲:“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還從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圓入聖基。”只此五十六個字,貫徹諸子百家丹經子書。若向這裏具雙眼,參學事畢,其或未然,向注腳下商量。 【初】三五一都三個字,三元五行一氣也。古今明者實然希,亙古亙今,知者鮮矣。東三南二同成五,東三木也,南二火也。木生火,木乃火之母,兩姓一家,故曰同成五也。北一西方四共之,北一水也。西四金也。金生水,金乃水之母,兩姓一家,故曰共之。戊己還從生數五者,土之生數也。五居中無偶,自是一家。所謂三家相見者,三元五行混而為一也。故曰三家相見結嬰兒。所謂嬰兒者,亦是假名,純一之義也。故曰嬰兒是一含真炁也。十月胎成入聖基者,三百日胎,二八兩藥,烹之煉之,成之熟之。超凡入聖之大功也。故曰入聖基也。 【中】以一身言之,東三木也,我之性也。西四金也,我之情也。南二火也,我之神也。北一水也,我之精也。性乃心之主,心乃神之舍,性與神同系乎心。東三南二同成五也。精乃身之主,身者,情之系。精與情同系乎身。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戊己中土,意也。四象五行,意為之主宰,意無偶,自是一家也。修煉之士收拾身心,意則自然,三元五行混而為一也。丹書雲:“收拾身心為采藥。”正謂此也。收拾身心只要在乎虛靜,虛其心則神與性合,靜其身,則精與情寂,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此所謂三花聚,五氣朝,胎凝。 【末】情合性謂之金木並,精合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丹書雲:“煉精化氣,為初關。身不動也,煉氣化神為中關,心不動也。煉神化虛為上關,意不動也。”心不動,東三南二同成五也;身不動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不動,戊己還從生數五也,身心意合,即三家相見結嬰兒也。作是見者,金丹之能事畢矣,神仙之大事盡矣。至於丹書種種法象,種種異名並不外乎身心意也。雖然猶有不能直下會意者,今立異名法象圖局於後,複具眼者流,試著眼看。 玄關一竅 夫玄關一竅者,至玄至要之機關也。非印堂、非頂門、非肚臍,非膀胱、非兩腎,非腎前臍後,非兩腎中間。上至頂門,下至腳跟,四大一身才著一處,便不是也。亦不可離了此身向外尋之,所以聖人只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我設一喻,令爾易知,且如傀儡手足舉動,百樣趨蹌,非傀儡能動,是絲線牽動。雖是線上關捩,卻是弄傀儡底人牽動。咦!還識這個弄傀儡底人麼?休道更疑惑,我直說與汝等。傀儡比此一身,絲線比玄關,弄傀儡底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舉動,非手足動是玄關使動,雖是玄關動,卻是主人公使教玄關動。若認得這個動底關捩,又奚患不成仙乎? 試金石 夫金丹者,虛無為體,清靜為用,無上至真之妙道也。世鮮知之,人鮮行之。於是聖人用方便力,開善誘門,強立名象,著諸丹書,接引後學。蓋欲來者,誦言明理,默識潛通,則行之頓超真境。奈何後人不窮其理,執著筌蹄,妄用百端,支離萬狀,將至道碎破為曲徑旁蹊,三千六百,良不得其傳故也。況今之無知淺學,將聖人經旨妄行箋注,乖訛尤甚,安得不誤後來?雖苦志之士亦不能辯其邪正,深可憐憫!予因是事,故作此試金石,而辯其真偽。俾諸學者不被眩惑,決然無疑,直超道岸。聖師曰:“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為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予謂祖師老婆心切,故作是詩也。若複有人作如是見者,大地皆黃金。其或未然,須當試過,於是乎書。 ┏━下━┓ ┏━邪道 九品 ┃━中━┃三品┃━外道 ┗━上━┛ ┗━傍門 ┏━下━┓ ┏━安樂━┓ ┃━中━┃乘┃━養命━┃法 ┗━上━┛ ┗━延生━┛ 以上漸法三乘 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 傍門九品 下三品 禦女房中,三峰采戰,食乳對爐,女人為鼎,天癸為藥,產門為生身處,精血為大丹頭。鑄雌雄劍,立陰陽爐,謂女子為純陽,指月經為至寶,采而餌之,為一月一還,用九女為九鼎,為九年九返,令童男女交合而采初精,取陰中黍米為玄珠,至於弄金花,弄金槍,七十二家,強兵戰勝,多入少出,九淺一深,如此邪謬,謂之泥水丹法,三百餘條,此大亂之道也。乃下品之下邪道也。 又有八十四家接法,三十六般采陰。用胞衣為紫河車,煉小便為秋石,食自己精為還元,捏尾陰為閉關,夫婦交合使精不過,為無漏。采女經為紅圓子,或以五金八石修煉為丸,令婦人服之十月後產肉塊為至藥,采而服之。如此謬術,不欲盡舉,約有三百餘條。乃下品之中外道也。 又有諸品丹龜灶火,燒爇五金八石,勾庚乾汞,點茅燒銀,撥灰弄火,至於靈砂外藥,三遜五假,金石草木服餌之法,四百餘條,乃下品之上外道也。 右下三品共一千餘條,貪淫者利者,行之。 中三品 休糧辟穀,忍寒食穢,服餌椒術,曬背臥冰,日持一齋,或者清齋,或食物多為奇特,或飲酒不醉為驗,或減食為抽添,或不食五味,而食三白,或不食煙火食,或飲酒食肉,不籍身命,自謂無為。或翻滄到海,種種捏怪,乃中品之下也。 吞霞服氣,采日月精華,吞星曜之光,服五方之氣,或采水火之氣,或存思注想,遨遊九州為運用,或想身中二氣化為男女,象人間夫婦交采之狀,為合和。一切存想,種種虛妄等法,乃中品之中也。 傳授三歸五戒,看誦修習傳信,法取報應行考,赴取歸程。歸空十信,三際九接,瞻星禮鬥,或持不語,或打勤勞,持守外功。已上有為,乃中品之上。漸次近道也。 有三品一千餘條,行之不怠,漸入佳境,勝別留心。 上三品 定觀鑒形,存思、吐納、摩拂、消息、八段錦、六字氣、視頂門、守臍帶、吞津液,攪神水或千口水為活,或指舌為赤龍,或搓身令熱為火候,或一呵九摩求長生,或煉稠唾為真種子,或守丹田,或兜外腎,至於煮海觀鼻以津精涎沫為藥,乃上品之下也。 閉息行氣,屈伸導引,摩腰腎,守印堂,運雙睛、搖夾脊,守臍輪。或以雙睛為日月,或以眉間為玄關,或叩齒為天門,或想元神從頂門出入,或夢遊仙境,或默朝上帝,或以昏沉為入定,或數息為火候,或想心腎黑白二氣相交為既濟,乃上品之中也。 搬精運氣,三火歸臍,調和五藏,十六觀法,固守丹田,服中黃氣,三田還返,補腦還精,雙提金井,夾脊雙關,握固內視,種種搬運,乃上品之上也。 有三品一千余條,中士行之,亦可卻病。 漸法三乘 下乘者,以身心為鼎爐,精氣為藥物,心腎為水火,五藏為五行,肝肺為龍虎,精為真種子,以年月日時行火候,咽津灌溉為沐浴,口鼻為三要,腎前臍後為玄關,五行混合為丹成。此乃安藥之法,其中作用百餘條,若能忘情亦可養命。(***與上三品稍同,作用處別) 中乘者,乾坤為鼎器,坎離為水火,烏兔為藥物,精神魂魄意為五行,身心為龍虎,氣為真種子。一年寒暑為火候,法水灌溉為沐浴,內境不出,外境不入為固濟,太淵、絳宮、精房為三要,泥丸為玄關,精神混合為丹成,此中乘養命之法。其中作用數十條,與下乘大同小異,著行不怠,亦可長生久視。 上乘者,以天地為鼎爐,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鉛汞銀砂土為五行,性情為龍虎,念為真種子,以心煉念為火候,息念為養火,含光為固濟,降伏內魔為野戰,身心意馬為三要,天心為玄關,情來歸性為丹成,和氣薰蒸為沐浴,乃上乘延生之道。其中與中乘相似,作用處不同,亦有十餘條。上士行之,始終如一,可證仙道。 最上一乘 夫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道也。乙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靜為丹基,無為為丹母,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欲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並,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功滿德隆直超圓頓,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問 答 語 錄 潔庵瓊蟾子程安道問,三教一貫之道。 瑩蟾子宴坐蟾窟,是夜寒光清氣,真潔可掬。門人瓊蟾子,猛思生死事大,神仙不可不敬慕,功行不可不專修。稽首拜問曰:“弟子嘗聞自古上聖高真,歷代仙師,皆因修真而成道,必以鉛汞為金丹之根蒂。不知鉛汞是何物?” 師曰:“夫鉛汞者,天地之始,萬物之母,金丹之本也。非凡鉛、黑錫、水銀、朱砂。奈何謬者,不知真玄,私意揣度,惑壞後學徒費歲時,耽擱一生,深可憐憫。若不遇真師點化,皆妄為矣!”紫陽真人曰:“饒君聰明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正謂此也。我今為汝指出真鉛、真汞、身心是也。聖師雲:“身心兩個字,是藥也是火也。”又雲:“要知產藥川源處,只在西南是本鄉。”西南者,坤也,坤屬身中之精,乃陰中之陽也。如乾中一爻入坤而成坎,外陰內陽,外柔內剛,外坤內乾。坎水之中有乾金,故強名曰水中金也。夫汞者,心中之氣也,陽中之陰。如坤中一爻入乾而成離,外陽內陰,外剛內柔,外乾內坤。離火之中有坤土,故強名曰砂中汞也。精氣感合之妙。故強名立象以鉛汞喻之,使學者知有體有用耳。以此推之無出身心兩字。身心合一之後,鉛汞皆無也。 問:如何是抽添? 曰:身不動,氣定,謂之抽。心不動,神定,謂之添。身心不動,神凝氣結謂之還元。所以取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而成乾,謂之抽鉛添汞也。 問:如何是烹煉? 曰:身心欲合未合之際。若有一毫相擾,便以剛決之心敵之,為武煉也。身心既合,精氣既交之後,以柔和之心守之,為文烹也。此理無他,只是降服身心,便是烹鉛煉汞也。忘情養性,虛心養神,萬緣頓息,百慮俱澄,身心不動。神凝氣結,是謂丹基,喻曰聖胎也。以上異名只是以性攝情而已,性寂情冥,照見本來,抱本還虛,歸根複命,謂之丹成也,喻曰脫胎。 問:諸丹經雲“用工之妙要在玄關。”不知玄關正在何處? 曰: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寧有定位?著在身上即不是,離了此身,向外尋求亦不是。泥于身則著於形,泥於外則著於物。夫玄關者,只於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餘今設一譬喻,令汝易於曉會。且如傀儡手足舉動,百般舞蹈,在乎線上關捩,實由主人使之。傀儡比得人之四大一身,線比得玄關抽牽底,主人比得本來真性,傀儡無線則不能動,人無玄關亦不能運動。汝但于二六時中,行住坐臥著工夫,向內求之。語默視聽是個什麼?若身心靜定,方寸湛然,真機妙應處,自然見之也。易系雲寂然不動,即玄關之體也。感而遂通,即玄關之用也。自見得玄關,一得永得。藥物火候,三元八卦,皆在其中矣。時人若以有形著落處為玄關者,縱勤功苦志,事終不成。欲直指出來,恐汝信不及!亦不得用!須是自見始得。譬如儒家先天之學,亦要默而識之。孟子雲:“浩然之氣,塞乎天地之間,曰難言也。”且難言之妙,非玄關乎!且如釋氏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使人神領意會,謂之不傳之妙。能知此理者,則能一徹萬融也。 問:或謂崇釋與修道,可以斷生死出輪回,學儒可盡人倫,不能了生死,豈非三教異同乎? 曰:達理者奚患生死耶?且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原始返,終知周萬物。則知生死之說。所以性命之學,實儒家正傳,窮得理徹,了然自知。豈可不能斷生死輪回乎?且如羲皇初畫易之時,體天設教,以道化人,未嘗有三教之分。故曰:“皇天無二道,聖人無兩心。”當來初畫一者,象太極也。有一便有二,象兩儀也。一者,陽也。二者,陰也。一陰一陽之謂道。仰則觀於天,上畫一畫以象天,俯則察於地,下畫一畫,以象地。中畫一畫,以象人。故三畫以成乾,象三才也。兩乾斷而成坤,象六合也。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六畫而成坤,以一身言之,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心之神氣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身之形體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意之情性也。心身意象乾三才也。神氣性情形體,象坤之六合也。易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此之謂也。 問:系辭雲“六畫而成卦”先生雲“六畫而成坤者,”何也? 曰:汝未知之,若謂六畫而成卦者,文王重卦也。文王未重卦之前,豈可謂無三才六合乎?先賢雲: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天之乾坤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地之乾坤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人之乾坤也。以此推之,乾坤兩卦三才六合備矣。又豈以重卦言之哉?所謂六畫而成卦者,重卦之後,名為後天也。 問:若謂未重卦之前,三才六合備矣。而系辭雲:以前制器者尚其象,未必因器而設象,因象而制器乎? 曰:因象而制器。 問:三皇以下聖人制器,皆以重卦言之。若謂因象制器,文王未重易之前,豈有重卦之名乎? 曰:非也。前賢雲:“須信畫前元有易。”所以文王未重卦之前,六十四卦俱備。 問:卦若不重,六十四卦從何而得? 曰:變卦所生也。一卦變八卦,八卦變六十四卦。且如乾卦三爻上兩爻少陽,下一爻老陽,支出巽卦來,陽變為陰,乾之巽,天風姤也。舉此一卦,諸卦皆然。 問:卦不重,而有六十四卦。文王如何又重之? 曰:卦不重而變六十四卦,乃羲皇心法。道統正傳誘萬世之下學者,同入聖門。重卦而生六十四卦者,乃文王、周孔立民極,正人倫,使世人趨吉避凶,立萬世君臣父子之綱耳。故性命之學,不敢輕明於言,亦不忍隱斯道。孔子微露於系辭,濂溪發明于太極,通書也。蓋欲來者熟咀之,而自得之。此學不泯其傳矣。 問:一陰一陽之謂道,如何說? 曰:陰陽者,乾坤也。乾坤出於太極,太極判而兩儀立焉。兩儀,天地也,不言天地而言乾坤者,貴其用,不貴其體也。或曰乾陽也。坤陰也。 如何又雲天地? 曰:天地即乾坤也,乾坤即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以太極言之,則曰天地。以易言之,則曰乾坤。以道言之,則曰陰陽。若以人身言之,天地形體也。乾坤,性情也。陰陽,神氣也。以法象言之,天龍地虎也;乾馬坤牛也;陽烏陰兔也。以金丹言之,天鼎地爐也;乾金坤土也;陰汞陽鉛也。散而言之,種種異名。合而言之,一陰一陽也。修仙之人,煉鉛汞而成丹者,即身心合而還其本初。陰陽合而複歸太極也。 問:三五一是何也? 曰:三元五行也。東三南二是一個五;北一西四是兩個五;中土是三個五。是謂三五也。以人身言之,性三神二是一個五;情四精一是兩個五;意五是三個五也。三五合一則歸太極,身心意合一,則成聖胎也,紫陽真人雲:“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還從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圓入聖基,”以此求之,金丹之道實入聖基也。 問:系辭雲天地設位,易行乎中。如何? 曰:天地設位,人生於中,是謂三才。故人與物,生生而不息。所以不言人與物,而言易者。聖人言,乾坤易之門,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如金丹以乾坤為鼎器者,天地設位也。以陰陽為化機者,即易行乎中也。元始采藥,無窮行火,候之不息也。 問:辟戶謂之乾,闔戶謂之坤,一闔一辟謂之變,如何? 曰:一闔一辟者,一動一靜也。乾陽坤陰如門戶之闔辟,即乾坤易之門也。且如陰陽互動互靜,機緘不已,元亨利貞,定四時成歲。變者,變易也。至道與神氣,混混淪淪,周乎三才,萬物闔辟無窮,致廣大而盡精微矣。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呼則接天根,是謂之辟。吸則接地根,是謂之闔。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謂之變闔辟呼吸。即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矣。所謂呼吸者,非口鼻呼吸,乃真息闔辟也。 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如何? 曰:乾父也,坤母也。乾初爻交坤而成震,震初索而得男。是謂長男。坤初爻交乾而成巽,巽初索而得女,是謂長女。乾中爻交坤而成坎,坎再索而得男,是謂中男。坤中爻交乾而成離,離再索而得女,是謂中女。乾三爻交坤而成艮,艮三索而得男,是謂少男。坤三爻交乾而成兌,兌三索而得女,是謂少女。乾生三男,坤生三女。乾坤共生六子,是謂八卦。以身言之,初受胎時尚父母精華而成此身。精華者,丹經喻曰:天壬地癸也。初交合時,天壬先至,地癸隨至。癸裏壬,則成男子。地癸先至,天壬隨至,壬裏癸,則成女子。壬癸偶然齊至,則成雙胎。壬先至癸遲至,癸先至壬遲至,俱不成胎也。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夫天壬地癸者,乃天地元精元氣也。亦丹經所雲坎戊離己,異名鉛汞也。節之于外,則成人。益之于內,則成丹。世人不知,生男生女實由命分,中間不由人力,若不斷絕淫欲,自為修養,直待精華耗竭,早至夭亡,大可惜也!又豈知寡欲而得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男女,濁而夭。 問: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如何? 曰:形而上者,無形無質,而下者,有體用,無形質者系乎性,汞也。有體用者,系乎命,鉛也。總而言之,無出身心也。 問:聖人以易,洗心退藏於密,密是何也? 曰:誠之至也。易理致廣大而盡精微,聖人玩昧其理,洗心滌慮藏於極,誠矣。 問:書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不知中如何執? 曰:執者,一定之辭。中者,正之中也。道心微而難見,人心危而不安,雖至人亦有人心,雖下愚亦有道心。苟能心常正得中,所以微妙而難見也。若心稍偏而不中,所以危殆而不安也。學仙之人擇一而守之不易,常執其中自然危者安,而微者,著矣。金丹用中為玄關者,亦是這個道理。 問: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如何? 曰:誠之昭著。雖無聲可聞,無臭可知,天道亦不可掩。如道經雲:大量玄玄,亦是真之至也。 問: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如何? 曰:聖人生而知之,默而順之天理。所謂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得無為自然之道也,此則中庸所謂誠而明也。若謂明而誠正,是聖人之教耳。學道之人夙有根器,一直了性,自然了命也。此生而知之也。根器淺薄者,不能一直了性,自教而人從有至無,自相達妙。所以先了命而後了性也。此學而知之也。 問:夫子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夫子樂在何處? 曰:夫子所樂者天,所知者命。故樂天知命而不憂。雖匡人所逼,猶且弦歌自娛于《易》,得不遠複以修身,複見天地之心,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此金丹之妙也。 問:顏子簞瓢之樂,何如? 曰:顏子得夫子樂天知命不憂之理,故不改其樂也。所以如愚。心齋坐忘,黜聰明,去智慮庶乎虛空,亦金丹之妙也。 問:曾子被破褐,而頌聲滿天地。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是如何? 曰:曾子一唯之妙,口耳俱忘。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一貫之道。 問:子路問死,夫子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是如何? 曰:生死乃晝夜之常,知有晝則知有夜。易雲:原始返終,則知死生之說。丹書雲:父母未生以前是金丹之基,釋雲:未有此身性在何處?以此求之,三教入處只要原其始,自知其終。沂其源而知其源。人能窮究此身,其所從來,生死自然都知也。汝曾看太極圖否?太極未判之前是甚麼?若窮得透,則知此身之前原始,可以要終也。 問:太極未判,其形若雞子,雞子之外是甚麼? 曰:太虛也。凡人受氣之時,形體未分,亦如雞子。既生之後,立性立命。一身之外皆太虛也。 問:人在母腹中時,還有性否? 曰:腹中穢汙,靈性豈存得住? 又問:懷胎五七個月,其胎忽動,莫非性乎? 曰:非性也。一氣而已。人在腹中時隨母呼吸,一離母胎立性立命。便自有天地。且如蛇斬作兩段前尚走尾,尚活。又有人煮蟹即熟,遺下生腳尚動,豈性也?汝究此理,則知氣動也,非性也。 問:語雲“吾道一以貫之。”如何? 曰:聖人言身中一天理,可以貫通三才,三教。萬事無不備矣。如釋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道教了一萬事畢。皆一貫也。 問:世尊拈花示眾,獨伽葉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吩咐摩呵伽葉。不知微笑者,何事? 曰:世尊拈花示眾,眾皆不見佛心,獨伽葉見佛心之妙,所以微笑。故世尊以心外之妙,吩咐與伽葉也。 問:達摩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何是見性? 曰:達摩以真空妙理,直指人心。見性者,使人轉物情空,自然見性也。豈在乎筆舌傳之哉? 問:儒有先天易,釋有般若經,道有靈寶經。莫非文字乎? 曰:非也。皆聖人以無言而形於有言,顯真常之道也。釋教一大藏教典,及諸家語錄因果。儒教九經三傳,諸子百家。道教洞玄諸品經典,及諸丹書。是入道之徑路,超升的梯階。若至極處,一個字也使不著。汝問餘數事,亦只是過河之筏,向上一著當於言句之外求之。或築著、磕著、悟得,透得,複歸於太極,圓明覺照,虛徹靈通,性命雙全,形神俱妙,虛空同體,仙佛齊肩,亦不為難。 問:先生雲三教一理。極備開發,但釋氏涅槃,道家脫胎,似有不同處? 曰:涅槃與脫胎,只是一個道理。脫胎者,脫去凡胎也,豈非涅槃乎?如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即抱本歸虛,與釋氏歸空一理無差別也。 又問:脫胎後,還有造化麼? 曰:有造化在。聖人雲:身外有身,未為奇特,虛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脫胎之後正要腳踏實地,直待與虛空同體,方為了當。且如佛雲:真空。儒曰無為,道曰自然。皆抱本還元與太虛同體也。執著之徒,?克知此一貫之道哉? 潔庵曰:先生精造金丹之妙道,融通三教之玄機,隨問隨答,極玄極妙,豈敢自秘?當刊諸梓與同志之士,相與開發,隨珠趙壁,自有識者。 趙定庵問答 師曰:前代祖師高真上聖,有無上至真之道,留傳在世度人。汝還知否? 定庵曰:弟子初進玄門,至愚至蠢。蒙師收錄,千載之幸也。無上正真之道,誠未知之,望師開發。 師曰:無上正真之道者,無上可上,玄之又玄,無象可象,不然而然,至極至妙之謂也。聖人強名曰道。自古上仙,皆由此處了達,未有不由是而修證者。聖師口口,歷代心心相傳,所授金丹之旨,乃無上正真之妙道也。 定庵曰:無上正真之妙,喻為金丹,其理雲何? 師曰:金者,堅也。丹者,圓也。釋氏喻之為圓覺,儒家喻之為太極,初非別物,只是本來一靈而已。本來真性永劫不壞,如金之堅,如丹之圓,愈煉愈明。釋氏曰○。此者真如也。儒曰○。此者太極也,吾道曰○,此乃金丹也,體同名異。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虛無自然之謂也。兩儀者,一陰一陽也。陰陽,天地也。人生於天地之間,是謂三才,三才之道一身備矣。太極者,元神也。兩儀者,身心也。以丹言之,太極者,丹之母也。兩儀者,真鉛真汞也。所謂鉛汞者,非水銀、朱砂、硫黃、黑錫,草木之類。亦非精津涕唾、心腎、氣血。乃身中元神,身中元氣。身不動精氣凝結,喻之曰丹。所謂丹者,身也。○者,真性也。丹中取出○者,謂之丹成。所謂丹者,非假外而造作,由所生之本而成正真也。世鮮知之!今之修丹之士,多不出得其正傳,皆是向外尋求,隨邪背正。所以學者多而成者少也!或煉五金八石;或煉三遜五假;或煉雲霞外氣;或煉日月精華;或采星曜之光;或想空中九塊而成丹;或想丹田有物而為丹;或肘後飛金精;或眉間存想;或還精補腦;或運氣歸臍,乃至服穢吞精,納新吐故。八段錦,六字氣。搖夾脊,絞轆轤,閉尾閭,守臍帶,采天癸,銀秋石,屈伸導引,拂摩消息,點朝上帝,舌拄上齶,三田還返,閉息行氣,三火聚於膀胱,五行攢於苦海。如斯小法何啻千門!縱勤功採取,終不能成其大事。經雲:正法難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此之謂也。夫至真之要,至簡至易,難遇易成。若遇至人點化,無不成就。 定庵曰:弟子宿生有幸,得遇老師。辛沾法乳。金丹之要,望賜點化。 師曰:汝今諦聽,但為汝談。夫煉金丹者,全在奪天地造化,以乾坤為鼎器,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烏兔為藥物。仗天罡之斡,運斗柄之推遷,采藥有時,運符有則,進火退符,體一年之節候,抽鉛添汞,象一月之虧盈。攢簇五行合和四象,追二氣歸黃道,會三性于元宮,返本還元,歸根複命。功圓神備,凡蛻為仙。謂之丹成也。 定庵曰:天地造化誠恐難奪! 師曰:無出一身,奚難之有?天地,形體也。水火,精氣也。陰陽,身心也。烏兔,性情也。所以形體為鼎爐,精氣為水火,情性為化機,身心為藥材。聖人恐學者無以取,則遂以天地喻之人身,與天地造化,無有不同處。身心兩個字,是藥也是火。所以天魂地魄,乾馬昆牛,陽鉛陰汞,坎男離女,日烏月兔,無出身心兩個字也。天罡斡運者,天心也。丹書雲: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止片時。又雲:以心觀道,道即心也。以道觀心,心即道也。斗柄推遷者,玄關也。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泥於形體,或雲眉間;或雲臍輪;或雲兩腎中間;或雲臍後腎前;或雲膀胱;或雲丹田;或雲首有九宮中為玄關;或指產門為生身處;或指口鼻為玄牝,皆非也。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麽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禪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易雲:複其見天地之心。且複卦,一陽生於五陰之下。陰者,靜也。陽者,動也。靜極生動,只這動處便是玄關也。但于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著工夫,玄關自然見也。見得玄關,藥物火候,運用抽添,乃至脫胎神化,並不出此一竅。采藥者,采身中真鉛汞也。藥生有時,非冬至、非月生、非子時。祖師雲:煉丹不用尋冬至,身中自有一陽生。又雲: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以此求之,身中癸生一陽時也。便可下手采之,二氣交合之後,要識持盈,不可太過,望遠不堪嘗也。進火退符無以取則,則遂。以一年節候,寒暑往來以為火符之。則又以一月盈虧,以明抽添之旨。且如冬至一陽生,複卦;十二月二陽,臨卦;正月三陽,泰卦;二月四陽,大壯卦;三月五陽,夬卦;四月純陽,乾卦,陽極陰生。五月一陰,姤卦;六月二陰,遁卦;七月三陰,否卦;八月四陰,觀卦;九月五陰,剝卦;十月純陰,坤卦,陰極陽生,周而復始。此火符進退之機。奈何學者執文泥象,以冬至日下手進火,夏至退符。二八月沐浴,尤不知其要也。聖人見學者錯用心志,又以一年節候,促在一月之內,以朔望象冬夏至,以兩弦比二八月,以兩日半准一月。以三十日准一年。世人又著在月上,又以一月盈虧,促在一日,以子午體朔望,以卯酉體二弦。學者又著在日上。近代真師雲: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候。 又曰:父母未生前,烏有年月日時? 此聖人誘喻,初學勿錯用心。奈何執著之徒,不窮其理,執文泥象,徒爾勞心。餘今直指與汝。身中癸生,便是一陽也。陽升陰降便是三陽也。陰陽分是四陽體,二月如上弦比卯時,宜沐浴,然後進火,陰陽交,神氣合,六陽也。陰陽相交,神氣混融之後,要識持盈,不知止足,前功俱廢。故曰:金逢望遠不堪嘗。然後退符。象一陰,乃至陰陽分象,三陰。陰陽伏位,宜沐浴,象八月,比下弦,如酉時也。然後退至六陰,陰極陽生,頃刻之間一周天也。汝但依而行之,久久工夫,漸凝漸結,無質生質,結成聖胎,謂之丹成也。 定庵曰:下手工夫,周天運用,已蒙開發,種種異名,不能盡知,望師指示。 師曰:異名者,只是譬喻,無出身心兩字。下工之際,凝耳韻,含眼光,緘舌,氣調鼻息,四大不動,使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謂之五氣朝元,運入中宮,謂之攢簇五行。心不動,龍吟。身不動,虎嘯。身心不動,謂之降龍伏虎,虎龍吟,則氣固。虎嘯,則精固。握固靈根也。以精氣喻之龜蛇,以身心喻之龍虎,龜蛇打成一片,謂之合和四象,以性攝情,為之金木並,以精禦氣,謂之水火交。木于火同源,兩性一家。東三南二,同成五也。水與金同源,兩性一家,北一西方四共之也。土居中宮,屬意。自己五數,戊己。還從生數五。心身意打成一片,三家相見結嬰兒,總謂之三五混融也。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謂之三花聚鼎,又謂之三關。今之學人多指尾閭、夾脊、玉枕為三關者,只是功法,非至要也。舉心動念處,為玄牝。今人指口鼻者,非也。身心意為三要,心中之性,謂之砂中汞。身中之氣,謂之水中金。金本生水乃水之母,金反居水中。故曰母隱子胎,外境勿令入,內境勿令出,謂之固濟,寂然不動,謂之養火。虛無自然,謂之運用。存誠篤志,謂之守城,降伏內魔,謂之野戰。真汞,謂之姹女。真鉛,謂之嬰兒。胎意謂之黃婆。性情,謂之夫婦。澄心定意,性寂、神靈。二物成團,三元幅輳謂之成胎。愛護靈根謂之溫養。所謂溫養者,如龍養珠,如雞覆子,謹謹護持,勿令差失毫髮,有差前功俱廢也。陽神出殼,謂之脫胎。歸根複命,還其本初,謂之超脫。打破虛空,謂之了當也。 定庵曰:金丹成時,還可見否? 答曰:可見。 曰:有形否? 曰:無形。 問曰:既無形,如何可見? 答曰:金丹只是強名,豈有形乎?所謂可見者,不可以眼見。釋曰:於不見中親見,親見中不見。道經雲: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斯謂之道。視之不見,未嘗不見。聽之不聞,未嘗不聞。所謂可見可聞,非耳目所及也。心見意聞而已。譬如大風起,入山撼木,入水揚波,豈得謂之無?觀之不見,博之不得,豈得謂之有?金丹之體,亦複如是。所以煉丹之初,有無互用,動靜相須,乃至成功。諸緣頓息,萬法皆空,動靜俱忘,有無俱遣。始得玄珠成象,太一歸真也。性命雙全,形神俱妙,出有入無。逍遙雲際,果證金仙也。所以經典丹書種種異名,接引學人從粗達妙,漸入佳境,及至見性悟空。其事卻不在紙上。譬若過河之舟,濟渡斯民。既登彼岸,舟船無用矣。前賢雲:得兔忘蹄,得魚忘筌。此之謂也。且餘今語此,授汝卻不可執在言上,但只細嚼熟玩其味,窮究本源。苟或一言之下,心地開通,直入無為之境,是不難也。更有向上機關未易輕述,當於言外求之。 金 丹 或 問 予觀丹經子書,後人箋注,取用不一。或著形體;或泥文墨;或以清靜為苦空;或以汞鉛為有象,所見不同。後人豈得不惑!殊不知至道則一,豈有二哉?又近來丹書所集多是旁門,如解七返九還,寅子數坤中之類,不亦謬乎?予今將丹書中精要,集成或問三十六則,以破後人之惑,達者味之。 或問:何謂九還? 曰:九乃金之成數,還元之義,則是以性攝情而已。情屬金,情來歸性。故曰九還。丹書雲: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還丹此之謂也。若以子數至申為九還者,非也。 或問:何謂七返? 曰:七乃火之成數,返者,返木之義,則是煉神還虛而已。神屬火,煉神返虛。故曰:七返。或以寅至申中為七返,非也。悟真篇雲:休將寅子數坤申,只要五行繩准。正謂此也。 或問:何謂三關? 曰:三元之機關也。煉精化氣為初關,煉氣化神為中關,煉神還虛為上關。或指尾閭、夾脊、玉枕為三關者,只是工法,非至要也。登真之要在乎三關,豈有定位?存乎口訣? 或問:何謂玄關? 曰:至玄至妙之機關也。初無定位,今人多指臍輪;或指頂門;或指印堂;或之兩腎中間;或指腎前臍後,已上皆是旁門。丹書雲:玄關一竅不在四維上下,不在內外偏傍,亦不在當中,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 或問:何謂三宮? 曰:三元所居之宮也。神居乾宮,氣居中宮,精居坤宮,今人指三田者,非也。 或問:何謂三要? 曰:歸根之竅,複命之關,虛無之穀,是謂三要。或指口鼻為三要者,非也。 或問:何謂玄牝? 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或指口鼻者,非也。紫陽真人雲:念頭起處為玄牝。斯言是也。予謂念頭起處乃生死之根,豈非玄牝乎?雖然亦是工法,最上一乘,在乎口訣。 或問:何謂真種子? 曰: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明是也。或謂人從一氣而生,以氣為真種子;或謂因念而有此身,以念為真種子;或謂稟二五之精而有此身,以精為真種子,此三說是似而非。釋雲: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真。此之謂也。 或問:何謂鼎爐? 曰:身心為鼎爐。丹書雲:先把乾坤為鼎器,次搏烏兔藥來烹。乾心也,坤身也。今人外面安爐立鼎者,謬矣。 或問:何謂藥物? 曰:真鉛真汞為藥物。只是本來二物是也。 或問:何謂內藥?何謂外藥? 曰:煉精、煉氣、煉神,其體則一,其用有二,交感之精,呼吸之氣,思慮之神,皆外藥也。先天至精,虛無空氣,不壞元神,此內藥也。丹書雲:內外兩般作用。正謂此也。 或問:敲竹喚龜,吞玉芝如何說? 曰:敲竹者,息氣也。喚龜者,攝精也。煉精化氣,以氣攝精,精氣混融,結成玉芝,采而吞之,保命也。 或問:鼓琴招鳳,飲刀圭如何說? 曰:鼓琴者,虛心也。招鳳者,養神也。虛心、養神、心明,神化二土成圭,采而飲之,性圓明也。 或問:如何是五氣朝元? 曰:身不動,精固,水朝元;心不動,氣固,火朝元;性寂則魂藏,木朝元;情忘則魄伏,金朝元;四大安和則意定,土朝元。此之謂五氣朝元也。 或問:何謂黃婆? 曰:黃者,中之色。婆者,母之稱。萬物生於土,土乃萬物之母。故曰黃婆,人之胎,意是也。或謂脾神為黃婆者,非也。 或問:何謂金公? 曰:以理言之,乾中之陽入坤中成坎,坎為水金,乃水之父。故曰金公。以法象言之,金邊著公字,鉛也。 或問:坎為太陰,如何喻嬰兒? 曰:坎本坤之體,故曰太陰。因受乾陽而成坎,為少陽,故喻之為嬰兒。謂負陰抱陽也。 或問:離為太陽,卻如何喻為姹女? 曰:離本乾之體,故曰太陽。因受坤陰而成離,為少陰。故喻之為姹女。謂雄裏懷雌也。 或問:何謂真金? 曰:金乃元神也。曆劫不壞,愈煉愈明。故曰真金。 或問:如何是子母? 曰:水中金也。金為水之母,金藏水中。故母隱子胎也。則是神乃身之母,神藏于身,喻為母隱子胎。 或問:何謂賓主? 曰:性是一身之主,以身為客。今借此身養此性,故讓身為主。丹書雲:饒他為主我為賓。此之謂也。 或問:何謂先天一氣? 曰:天地未判之先一靈而已。身中一點真陽是也。以其先乎覆載,故名先天。 或問:何謂水火? 曰:天以日月為水火,易以坎離為水火,禪以定慧為水火,聖人以明潤為水火,醫道以心腎為水火,丹道以精氣為水火。我今分明指出,自己一身之中,上而炎者,皆為火,下而潤者,皆為水。種種異名,無非譬喻,使學者自得之也。 或問:如何是火中有水? 曰:從來神水出高原。以理言之,水不能自潤,須仗火蒸而成潤,以法象言之,火旺在午,水受氣在午。以此求之,火中有水明矣。若以一身言之,則是氣中之液也。 或問:如何水中有火? 曰:以理言之,日從海出。以法象言之,水旺在子。火受胎在子。以一身言之,則是精中之氣也。 或問:如何是既濟? 曰:水升火降曰既濟,易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此既濟之方。懲忿則火降,窒欲則水升。 或問:如何是未濟? 曰:不能懲忿則火上炎,不能窒欲則水下濕,無明火熾,苦海波翻,水火不交,則謂之未濟。 或問:如何是金木並 曰:情來歸性謂之交並。情屬金,性屬木。 或問“如何是間隔? 曰:情逐物,性隨念,情性相違謂之間隔。 或問:如何是清濁? 曰:心不動,水歸源。故清心。動水隨流,故濁。 或問:何謂二八? 曰:一斤之數也。半斤鉛,八兩汞,非真有斤兩,只要二物平勻,故曰二八。丹書雲:前弦之後,後弦前,藥物平平火力全。比喻陰陽平也。亦如二八,月晝夜停也。 或問:如何是沐浴? 曰:洗心滌慮謂之沐浴。 或問:如何是丹成? 曰:身心合一,神氣混融,情性成片謂之丹成。喻為聖胎。仙師雲:本來真性是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是也。 或問:何謂養火? 曰:絕念為養火。 或問:如何是脫胎? 曰:身外有身為脫胎。 或問:如何是了當? 曰:與太虛同體謂之了當。物外造化未易輕述,在人自得之也。 全 真 活 法 授諸門人 真道人當行全真之道,所謂全真者,全其本真也,全精全氣全神方謂之全真,才有欠缺,便不真也。 全精可以保身,欲全其精先要身安定,安定則無欲。故精全也。 全氣可以養心,欲全真氣,先要心清靜,清靜則無念,故氣全也。 全神可以返虛,欲全其神,先要意誠,意誠則身心合而返虛也。是故精氣神為三元藥物,身心意為三元至要。 學神仙法不必多為,但煉精氣神三寶為丹頭,三寶會于中宮,金丹成矣。豈不易知?豈為難行?難行難知者,為邪妄眩惑爾。 煉精之要在乎身,身不動則虎嘯風生,玄龜潛伏,而元精凝矣。煉氣之要在乎心,心不動則龍吟雲起,朱雀斂翼,而元氣息矣。煉神之要在乎意,意不動則二物交,三元混一而聖胎成矣。乾坤、鼎器、坎離、藥物、八卦、三元、五行、四象,並不出身心意三字。全真至極處無出身心兩個字,離了身心便是外道。雖然亦不可著在身心上,才著在身心,又被身心所累,須要即此用離此用。予所謂身心者,非幻身肉心也,乃不可見之身心也。且道如何是不可見之身心?雲從山上,月向波心。 身者,曆劫以來清靜身,無中之妙有也。心者,象帝之先靈妙本,有中之真無也。無中有象坎卦,有中無象離卦。 祖師雲:取將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內陰。自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盡由心。予謂身心兩字是全真致極處,複何疑哉? 煉丹之要只是性命兩字,離了性命,便是旁門。各執一邊謂之偏枯。 祖師雲:神是性兮,氣是命。即此義也。 煉氣在保身,煉神在保心,身不動則虎嘯,心不動則龍吟,虎嘯則鉛投汞,龍吟則汞投鉛。鉛汞者,即坎離之異名也。坎中之陽即身中之至精也。離中之陰即心中之元氣也。煉精化氣,所以先保其身,煉氣化神,所以先保其心。身定則形固,形固則了命。心定則神全,神全則了性。身心合,性命全。形神妙謂之丹成也。精化氣,氣化神,未為奇特,夫何故猶有煉神之妙,未易輕言? 予前所言,金丹之大藥,若向這裏具雙眼,方信大事不在紙上。其或未然,須知下手處,既知下手處,便從下手處做將去,自煉精始,精住。則然後煉氣,氣定,則然後煉神,神凝,則然後返虛,虛之又虛,道德乃俱。 煉精在知時,所謂時者,非時候之時也。若著在時上便不是。若謂無時,如何下手?畢竟作麼生?咦!古人言,時至神知。祖師雲:鉛見癸生須急采。斯言盡矣。 煉氣在調燮。所謂調燮者,調和真息,燮理真元也。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其調燮之要乎。 今人指口鼻為玄牝之門,非也。玄牝者,天地闔辟之機也。易系雲: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之謂變,一闔一辟即一動一靜。老子所謂用之不勤之義也。 丹書雲: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予謂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即闔戶之謂坤,辟戶之謂乾也。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即一闔一辟之謂變,亦用之不勤之義也。指口鼻為玄牝不亦謬乎!此所謂呼吸者,真息往來無窮也。 口訣 外陰陽往來則外藥也,內坎離輻輳乃內藥也。外有作用,內則自然。精氣神之用有二,其體則一。以外藥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細細,至於無息。思慮之神,貴在安靜,以內藥言之煉精,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合之精自不泄。煉氣,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煉神,煉元神也,坎離合體成乾也。元神凝則思慮之神泰定,其上更有煉虛一著,非易輕言,貴在默會,心通可也。勉旃勉旃。 論 性 命 論 夫性者,先天至神,一靈之謂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氣之謂也。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見解知識出於心也;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也;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則有生有死。性受心役,則有往有來。是知身心兩字精神之舍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其名雖二,其理一也。嗟乎!今之學徒淄流道子,以性命分為二,各執一邊,互相是非,殊不知孤陰寡陽,皆不能成全大事。修命者,不明其性,寧逃劫運?見性者,不知其命,末後何歸?仙師雲:“煉金丹不達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誠哉,言歟!高上之士性命兼達,先持戒定慧而虛其心,後煉精氣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則命基永固,心虛澄則性本圓明,性圓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無死無生,至於混成圓頓,直入無為,性命雙全,形神俱妙也。雖然卻不可謂性命本二,亦不可做一件說,本一,而用則二也。苟或執著偏枯,各立一門而入者,是不明性命者也。不明性命則支離為二矣。性命既不相守,又焉能登真仙躡境者哉。 卦 象 論 海瓊真人雲:上品丹法無卦爻。諸丹書皆用卦爻者,何也?此聖人設教而顯道也。古雲:大道無言,無言不顯其道。即此義也。所謂卦者,掛也。入掛物於空懸示人,猶天垂象見吉凶,使人易見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也者,效此者也,卦有三爻象三才,即我之三元也。畫卦六爻,象六虛,即我之六合也。丹書用卦用爻者,蓋欲學者法象,安爐,依爻進火,易為取則也。海瓊真人謂無卦爻者,警拔後人不可泥于爻象,即此用而離此用也。譬如此身未生之前,如如不動,即太極未分之時,因有此身,立性立命,即太極生兩儀也。有形體便有性情,即兩儀生四象也。至於精神、魂魄、意氣、身心悉皆具足,即四象生八卦也。先賢雲:“崇釋則離宮修定,歸道乃水府求玄。”謂修煉性命之要也。離宮修定者,持戒定慧使諸塵不染,萬有一空,即去離中之陰也。水府求玄者,煉精氣神,使三花聚鼎,五氣朝元,而存坎中之陽也。特達之士,二理總持,負陰抱陽,虛心實腹,即取坎中之陽,而補離中之陰,再成乾體也。紫陽真人雲:“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裏陰,自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總由心。”正謂此也。行火候用卦爻者,乾坤二卦健順相因,往來推蕩,定四時成歲,四德運化無有窮也。行火進退,抽添加減,則而象之。簇一年於一月,簇一月於一日,簇一日于一時,簇一時於一刻,簇一刻於一息,大自元會運世,細至一息之微。皆有一周之運。達此理者,進火退符之要得矣。雖然丹道用卦,火候用爻皆是譬喻,卻不可執在爻上,當用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可也。紫陽真人雲:“此中得意休求象,皆究群爻謾役情。”又雲:“不刻時中分子午,無爻卦內定乾坤。”皆謂此也。予謂生而知之者,不求自得,不勉而中,又豈在誘喻?故上品丹法不用卦爻也。中下之士不能直下了達,須從漸入,故諸丹書皆以卦爻為法則也。達者味之,而自得之矣。 說 死 生 說 太上雲:“人之輕死,以期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又曰:“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是謂求生了不可得,安得有死耶?有生即有死,無死便無生。故知性命之大事,生死為重焉。欲知其死必先知其生,知其生則自然知死也。子路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大哉!聖人之言也,易系所謂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其斯之謂歟?予謂學道底人,欲要其終,先原其始,欲明末後,究竟見今,見今脫灑,末後脫灑。只今自由,末後自由。亙古亙今歷代聖師,脫胎神化,應變無窮者,皆良由從前淘汰得清潔,末後所以輕舉。若複有人於平常一一境界,觀得破,打得徹,不為物眩,不被緣牽,則末後一一境界眩他不得,一一幻緣牽他不住。我見今時打坐底人,才合眼一切妄幻魔境都在目前,既入魔境,與那陰魔打成一片,不自知覺聞。有覺者亦不能排遣,卻如個有氣底死人。六根具足,不能施為,破他擾亂,擺撥不下,只今既不得自由生死。岸頭怎生得自由去也。若是個決烈漢,合眼時與開眼時則一同,於一一妄幻境界都無染著,去來無礙,得大自在。只今既脫灑,末後奚患其不脫灑耶?清庵道人不惜兩片皮,為損庵輩饒舌,只如今做底工夫,便是末後大事。只今是因末後是果,只今一切念慮都屬陰趣,一切幻緣都屬魔境,若於平常間打拼得潔淨,末後不被他惑亂念慮,常以理遣幻緣,常以志斷念慮絕,則陰消。幻緣空,則魔滅,陽所以生也。積習久久陰盡陽純,是謂仙也。或念增緣起,從意隨順則陰長魔盛,陽所以消也。積習久久陽盡陰純,死矣。大修行人分陰未盡,則不仙。一且常人分陽未盡,則不死。作是見者,玄門高士,諸法眷等立決定志,存不疑心,直下打拼,教赤灑灑,空蕩蕩,勿令秋毫纖塵染著,便是清靜法身也。汝若不著一切相,則一切相亦不著汝,汝若不染一切法,則一切法亦不執汝。汝若不見一切物,則一切物亦不見汝,汝若不知一切事,則一切事亦不知汝,汝若不聞一切聲,則一切聲亦不聞汝,汝若不緣一切覺,則一切覺亦不緣汝,至於五蘊六識亦複如是。六塵不入,六根清靜,五蘊皆空,五眼圓明。到這裏六根互用,遍身是眼,群陰消盡,遍體純陽。性命雙全,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也。更有甚死生可超,更有甚只今末後也。無因也,無果和也,到大輕快,大自在。咦!無生法忍之妙至是盡矣。至元壬辰上元日,清庵瑩蟾子書于中和庵,贈蔡損庵輩。 動 靜 說 太上雲:“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此言靜極而動也。“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此言動極而複靜也。又雲:“複命曰常。”此言靜一動,動一靜,道之常也。苟以動為動,靜為靜,物之常也。先賢雲:“靜而動,動而靜,神也。動無靜,靜無動,物也。”其斯之謂歟?是知保身心之要,無出乎動靜也。學道底人收拾身心,致虛之極,守靜之篤,則能觀複。易曰:複其見天地之心乎。夫複之為卦,自坤而複,自靜而動也。五陰至靜,一陽動於下,是謂複也。非靜極而動乎?觀複則知化,知化則不化,不化則複歸其根也。歸根曰靜,是謂複命,非動而複靜乎?易系雲,闔戶之謂坤,辟戶之謂乾,一闔一辟之謂變,往來不窮之謂通,一闔一辟,一動一靜也。往來不窮,動靜不已也。互動互靜,機緘不已。運化生成,是謂之變,推而行之應變無窮,是謂之通。太上雲:“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此言虛靈不昧,則動靜之機不可拚也。又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即乾陽坤陰,一闔一辟而成變化也。又雲:“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即往來不窮之謂通也。天根闔辟,猶人之呼吸也,呼則接天根,是謂辟也。吸則接地根,是謂闔也。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是謂變也。風雲際會,龍虎相交,動靜相因,顯微無間,是謂通也。予所謂呼吸者,非口鼻也。真息綿綿,往來不息之謂也。苟泥於口鼻而為玄牝,又焉能盡天地鼓舞之神哉?知天地變動神之所為者,是名上士,達是理者,則知乾道健而不息,即我之心動而無為。工夫不息也。坤道厚德載物,即我之身靜,而應物用之無盡也。心法天,故清。身法地,故靜。常清常靜則天地闔辟之機,我之所維也。經雲:“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正謂此也。經閑庵輩叩予保身之要,予以動靜告之。蓋欲使其收拾身心,效天法地之功用也。夫保身在調燮,保心在撿攝。調燮貴乎動,撿攝貴乎靜,一動象天,一靜象地,身心俱靜,天地合也。至靜之極則自然真機妙應,非常之動也。只這動之機關是天心也。天心既見,玄關透也。玄關既透,藥物在此矣。鼎爐在此矣,火候在此矣,三元、八卦、四象、五行,種種運用悉具其中矣。工夫至此,身心混合,動靜相須,天地闔辟之機盡在我也。至於心歸虛寂,身入無為,動靜俱忘,精凝氣化也。到這裏精自然化氣,氣自然化神,神自然化虛,與太虛混而為一,是謂返本還元也。咦!長生久視之道至是盡矣。至元壬辰上元後四日,清庵瑩然子書于中和精舍,贈經閑庵輩。 歌 原 道 歌 贈 野 雲 玄流若也透玄關,躡景登真果不難,只是星兒孔竅子,迷人如隔萬重山。 世間縱有金丹客,大半泥文並著物,雖然苦志教門中,卻似癡貓守空窟。 或將金石為丹母,或雲口鼻為玄牝,或雲心腎為坎離,或雲精血為奇偶。 勞形苦體費精神,妙本支離道不伸,直待靈源都喪盡,尚猶執著不回身。 人人自有長生藥,道法法人人不肖,浮華亂目孰回光,薄霧牽情誰返照。 我觀穎川野雲翁,奇哉道釋俱貫通,玉枷金鎖齊解脫,急流勇退慕玄風。 我今得見知音友,故把天機都洩漏,坎水中間一點金,急須取向離中輳。 一句道心話與賢,從今不必亂鑽研,九夏但觀龍取水,明明天意露真詮。 會得此機知采藥,地雷震處鼓橐龠,霎時雲雨大霧沱,萬氣鹹臻真快樂。 水中取得玉蟾蜍,送入懸胎鼎內儲,進火退符功力到,無中生有結玄珠。 獲得玄珠未是妙,調神溫養猶深奧,鉛要走而汞要飛,水怕寒兮火怕燥。 火周須要識持盈,靜定三元大寶成,迸破頂門神蛻也,與君同步謁三清。 煉 虛 歌 道本至虛,虛無生氣,一氣判而兩儀立焉,清而上者,曰天。濁而下者,曰地。天圓而動,北辰不移。主動者也。地方而靜,東注不竭,主靜者也。北辰天地之心,東注大地之氣,以虛養心,心所以靜。以虛養氣,氣所以運,人心安靜如北辰之不移,神至虛靈。作是見者,天道在己,氣常運動,如東注之不竭,形固常存。作是見者,地道在己,天地之道在己,則形神俱妙,陰陽不可得而推遷,超出造化之外也。是知虛者,大道之體,大地之始,動靜自此出,陰陽由此運,萬物自此生,是故虛者,天下之大本也。古杭王高士,以竹名齋,蓋有取於此也。處事以直,處世以順,處心以柔,處身以靜,竹之節操也,動則忘情,靜則忘念,應機忘我,應變忘物,竹之中虛也。立決定志存不疑心,內外圓通,始終不易,竹之歲寒也。廣參至士,遍訪明師,接待雲水,混同三教,竹之叢林也。兼之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調息運誠,觀化知複,非天下之至虛,孰能與於此,以竹明齋宜矣。卯歲有全真羽流,之金陵中和精舍,常談盛德,予深重之,自後三領雲翰,觀其言辭,有致虛安靜之志,於是乎橫空飛劍兩訪先生是,乃已亥重陽日也。觀其行察其言,足見其深造玄理者也。於是乎,以玉蟾匾,子名(二玉)之為字,二玉相並,俾之虛實相通,為全形神之大方也,虛為實體,實為虛用,虛實相通,去來無礙,玉又取潔白之義,虛室生白,神宇泰定,自然天光髮露,普照無私也,工夫至此,仙佛聖人之能事畢矣。辭已,既故作是篇以記之。歌曰: 為仙為佛與為儒,三教單傳一個虛,亙古亙今超越者,悉由虛裏做工夫。 學仙虛靜為丹旨,學佛潛虛禪已矣,扣予學聖事如何?虛中無我明天理。 道體虛空妙莫窮,乾坤虛運氣圓融,陰陽造化虛推蕩,人若潛虛盡變通。 還丹妙在虛無穀,下手致虛守靜篤,虛極又虛元氣凝,靜中又靜陽來複。 虛心實腹道之基,不昧虛靈采藥時,虛己應機真日用,太虛同體丈夫兒。 采鉛虛靜無作為,進火以虛為橐龠,抽添加減總出虛,粉碎虛空成大覺。 究竟道沖而用之,解紛挫銳要兼持,和光混俗忘人我,象帝之先只自知。 無畫以前焉有卦,乾乾非上坤非下,中間一點至虛靈,八面玲瓏無縫罅, 四邊周密剔渾淪,個是中虛玄牝門,若向不虛虛內用。自然闔辟應乾坤, 玄牝門開功則極,神從此出從此入。出出入入複還虛,平地一聲春霹靂。 霹靂震時天地開,虛中迸出一輪來。圓陀陀地光明大,無欠無餘照竹齋。 竹齋主人大奇特,細把將來應時物,虛裏安神虛裏行,發言闡露虛消息。 虛至無虛絕百非,潛虛天地悉皆歸。虛心直節青青竹,個是煉虛第一機。 破 惑 歌 堪嗟世上金丹客,萬別千差殊不一,執象泥文胡作為,摘葉尋枝徒費力。 采日精,吸月華。含光服氣及吞霞。斂身俯仰為多事,轉暗捏目超空花。 煉涕唾,咽津液。指捏尾閭並夾脊,注想存思觀鼻端,翻滄到海食便溺。 守寂談,落頑空。兀兀騰騰做笨功,更有按摩並數息,總與金丹理不同。 八段錦,六字氣。閉谷休糧事何濟,執著三峰學采陰,九淺一深為進退。 擾腰兜腎守生門,屈伸導引弄精魂,對爐食乳強兵法,個樣家風不足論。 更有縮龜並閉息,熊伸鳥引虛勞役,摩腰居士腹中溫,行氣先生面上赤。 擎天鼓,抱昆侖。叩齒集神視頂門,虛響認為雄虎嘯,肚鳴道是牝龍吟。 燒丹田,調煮海,晝夜不眠苦打睚,單衣赤腳受煎熬,前生欠少饑寒債。 常持不語謾徒然,默朝上帝怎升遷,呵手提囊真九伯,摩娑小便更狂顛。 弄金槍,提金井,美貌婦人為藥鼎,采她精血喚真鉛,喪失元和猶不肖。 有等葛騰口頭禪,鬥唇合舌逞能言,指空話空幹打閑,豎拳豎指不知原, 提話頭,並觀法,捷辯機峰喧雷雷,拈槌豎拂接門徒,瞬目揚眉為打發。 參公案,為單提,真個高僧必不然,理路多通為智慧,明心見性待驢年。 道儒僧,休執著,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摸著鼻孔尖,始信從前都是錯。 學仙輩,絕談論,受氣之初窮本根,有相有求俱莫立,無形無象更休親, 心非火,腎非水,凡精不可雲天癸,黃婆元不在乎脾,玄牝亦休言口鼻。 卯非兔,酉非雞。子非坎兮午非離,一陽不在初三四,持盈何執月圓時。 肝非龍,肺非虎,精華焉得為丹母,五行元只一陰陽,四象不離二玄牝。 采藥用源未易知,汞產東方鉛產西,離位日魂為姹女,坎宮月魄是嬰兒。 為無為,學不學,緣覺聲聞都倚閣,我今一句全露機,身心是火也是藥。 身心定,玄教通,精氣神虛自混融,三百日胎神脫蛻,翻身拶破太虛空。 玄 理 歌 至道雖然無處所,也憑師匠傳規矩,屯蒙取象配朝昏,複姤假名稱子午。 進火無中煉大丹,安爐定裏求真土,身心意定共三家,鉛汞銀砂同一祖, 加減依時有後先,守城在我分賓主,南山赤子跨青龍,北海金公騎白虎。 兩般藥物皆混融,一對龜蛇自吞吐,直超實際歸大乘,頓悟圓通非小補, 密會真機本自然,可憐小法胡撐住,口靈舌辯自誇能,氣大心高誰敢睹。 未會潛心入竅冥,何勞立志棲圓堵。初機自是不求師,老到無成甘受苦。 積功累行滿三千,返照回光窮二五,起火東方虎嘯風,滌塵西極龍行雨, 驅雷掣電役天罡,輔正除邪任玄武,姹女才離紫極宮,金公已到朱陵府, 爐中大藥一丸成,室內胎仙三疊舞,四象五行都合和,九轉七返功周普。 皎蟾形兆出庵來,爍爍光明充大宇。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嗇謂之重積德, 性天大察良根塵。理路多通增業識,聰明智慧不如愚,雄辯高談爭似默。 絕慮忘機無是非,隱耀含華遠聲色,寡欲薄味善根臻。省事簡緣德本植, 一念融通萬慮澄,三心剔透諸緣息,諦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 若於息上做工夫,為佛為仙不勞力,息緣達本禪之機,息心明理儒之極, 息氣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須無不克,說與知堂田皎蟾,究竟自心為規則。 性 理 歌 兩儀肇判分三極,乾以直專坤辟合,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久。 道統正傳指歸趣,仲尼授參參授仍,風從虎兮雲從龍,火就燥兮水流濕, 致和格物有等倫,入聖超凡無階級,君子居易以俟命,內省不疚何憂悒。 致用推明生殺機,存身究竟龍蛇蟄,回光照破夢中身,直下掀翻舊書笈, 磨光刮垢絕根塵,釋累清心無染著,潛心入妙感而通,萬里長江一口吸, 何須乾鼎煉金精,不假坤爐烹玉汁,透徹羲皇未畫前,世界收來藏黍粒。 火 候 歌 欲造玄玄須謹獨,謹獨工夫機在目,絕斷色塵無毀辱,清虛方寸瑩如玉。 極致沖虛守靜篤,靜中一動陽來複,初九潛龍須躡伏,進至見龍休太速, 才見乾乾光內燭,或躍在淵時沐浴,九五飛龍成化育。陽極陰生須退縮, 防微杜漸坤初六,退至直方金並木,六三不可榮以祿,括曩以後神丹熟。 若逢野戰志鈴束,陰剝陽絕火候足,一粒寶珠吞入腹,作個全真仙眷屬, 一夫一婦常和睦,三偶三奇時趁逐,素女青郎一處宿,黑汞赤鉛自攢簇。 虛空造就無為屋,這個主人誠不俗,山嶽藏雲天地肅,爍爍蟾光照虛穀。 龍 虎 歌 龍虎者,陰陽之異名也。陰陽運化,神妙莫測,故象這以龍虎。易系雲: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莫測之謂神,丹書雲:偏陰偏陽之謂疾,陰陽者,太極之動靜也。一分為二,清升濁淪,大而天地,小而物類,皆稟陰陽二氣而有形名。故覆載之間纖洪巨細,未有外乎陰陽者也。丹經子書種種異名,不出陰陽二字,歷代仙師假名立象,喻之為龍虎,使學徒易取,則而成功也,龍虎之象千變萬化,神妙難窮,故喻之為藥物,立之為鼎爐,運之為火候,比之為坎離,假名之為金木,字之為男女,配之為夫婦,以上異名皆龍虎之妙用也。以其靈感,故曰藥物,以其成物故曰鼎爐,以其變化故曰火候,以其交濟故曰坎離,以其剛直故曰金木,以其升沉故曰男女,以其妙合故曰夫婦,若非龍虎,何以盡之,文言曰: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此發明乾元,九五之德也。是知龍虎之妙,非神德聖功,何以當之哉?反求諸己,情性也。化而裁之,身心也。魂魄也。精氣也。推而行之玄牝之門也。闔辟之機也,太上雲: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易雲: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丹書雲: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乾坤闔辟之機也。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即一闔一辟,謂之變也。風雲靈感合化生金液,即往來不窮謂之通也。金液還返結成大丹,故假名曰龍虎大丹也。采而餌之長生久視,此所謂呼吸者,非口鼻也。真機妙應,一出一入之門戶也。若向這裏透得,龍虎丹成,神仙可冀,修真至士誠能于龍虎上打得徹,透得過,真常之道。雖曰至玄至微,又奚患其不成哉?至於種善根,植德本,養聖胎未有不明龍虎而成者也。紫陽雲:收拾身心,謂之降龍伏虎,心不動則龍吟,身不動則虎嘯,龍吟則氣固,虎嘯則精凝,元精凝則足以保形,元氣固則足以凝神,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神仙之能事畢矣,非天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哉?趙束齋者,古杭人也,幼為內侍,職任中官。因乾旋坤轉而勘破浮生,故棄利捐名,而參求道要,雖紅塵而混跡,實玄境以棲心,真脫略世事者也。意欲混合凝神,故留心于龍虎,一日攜是*圖示予,求其贅語。予辭不可於是著筆而塞責焉,告之曰:古人因道而設象,予近因象而立言,束齋者貴在明,加眼力覷頗端的,莫教錯認定盤星,苟能因言會意,觀圖得旨,便知道真虎真龍不在紙上,而在自己也。至於言象兩忘,道德備矣。咦!真龍真虎不難尋,只要抽陽去補陰,四德運乾誠不息,潛飛見躍盡由心。雖然也是平地起波濤,青天轟霹靂,勉旃勉旃。歌曰: 真龍真虎原無象,誰為起模傳此樣,若於無象裏承當,又落斷常終奔蕩。 青青白白太分明,也是無風自起浪,時人要識真龍虎,不屬有無並子午, 休將二物渾淪吞,但把五行顛倒數,根芽本是太玄宮,造化卻在朱陵府, 雖然運用有主張,畢竟虛靈無處所,一條大道要心通,些子神機非目睹。 忽然迸開頂額門,勘破木金同一母,高高絕頂天罡推,耿耿銀河斗柄?。 興雲起霧仗丁公,掣電驅雷役玄武,瞬息之間天地交,刹那之傾坎離補。 虎從水底起清風,龍在火中降甘雨,雲行雨施天下平,運乾龍德功周普。 人言六龍以禦天,孰知一龍是真主,人言五虎透玄關,孰知一虎生真土。 會得龍虎常合和,便知龜蛇互吞吐,聖人設象指蹄筌,象外明言便造玄。 言外更須窮祖意,元來太極本無○,得意忘象未為特,和意都忘為極則, 稽首束齋趙隱居,徹底掀翻參學畢。 無 一 歌 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 無一斯為天地根,玄教一為眾妙門,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運經綸。 天得一清地得甯,穀得以盈神得靈,物得以成人得生,候王得之天下貞。 禪向一中傳正法,儒從一字分開闔,老君以一闡真常,曾參一唯妙難量。 道有三乘禪無派,畢竟千燈其一光,抱元守一通玄竅,惟精惟一明聖教。 太玄真一複命關,是知一乃真常道。休言得一萬事畢,得一持一保勿失。 一徹萬融天理明,萬法歸一未奇特,始者一無生萬有,無有相資可長久。 誠能萬有歸一無,方會面南觀北斗,至此得一複忘一,可與化元同出沒。 設若執一不能忘,大似癡貓守空窟,三五混一一返虛,返虛之後虛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寂,西天鬍子沒髭須,今人以無喚作無,茫蕩頑空涉畏途。 今人以一喚作一,偏枯苦執費工夫,不無之無還會得,便於守一知無一。 一無兩字盡掀翻,無一先生大事畢。 抱 一歌 無極極而為太極,太極布妙始於一,一分為二生陰陽,萬類三才從此出。 本來真一至虛靈,亙古亙今無變易,只因成質神發知,善惡機緣有差忒, 隨情逐幻長荊榛,香味色聲都眩惑,誠能一上究根源,返本還元不費力, 一夫一婦定中交,三女三男無裏得,三元八卦會於壬,四象五行歸至寂。 忽然迸破頂額門,爍爍金光滿神室,虛無之穀自透通,玄牝之門自闔辟。 一陽來複妙奚窮,四德運乾恒不息,浩氣凝神於竅冥,出有入無於恍惚。 中間主宰是甚麽,便是達卿元有的。 慧 劍 歌 自從至人傳劍訣,正令全提誠決烈,有人問我覓蹤由,向道不是尋常鐵, 此塊鐵,出坤方,得入吾手便軒昂,赫赫火中加火煉,工夫百煉煉成剛, 學道人,知此訣,陽神威猛陰魔滅,神功妙用實難量,我今剖露為君說。 為君說,泄天機,下手一陽來複時,先令六甲搧爐韝,六丁然後動鉗錘。 火功周,得成劍,初出輝輝如掣電,橫揮凜凜清風生,卓豎瑩瑩明月現, 明月現,瑞光輝,爍地照天神鬼悲,激濁揚清蕩妖穢,誅龍斬虎滅蛟螭。 六賊亡,三屍絕,緣斷慮捐情網裂,神鋒指處上山崩,三界魔王皆剿拆。 此寶劍,本無形,為有神功強立名,學道修真憑此劍,若無此劍道難成。 開洪蒙,剖天地,消礙化塵無不備,有人問我借來看,拈出問君會不會。 挽邪歸正歌 道至虛無生一氣,誰為安名分五太,太一判而生兩儀,清升濁淪成覆載。 陰陽經緯如擲梭,乾坤闔辟如搧韝,兩儀妙合有三才,七竅鑿開生萬類。 無極之真剔渾淪,日用平常無不在,生生化化百千機,不出只今這皮袋。 誠能自己究根宗,四象五行本圓備,三反晝夜志不分,絕利一源功百倍, 打透精?與氣關,潛通天籟並地籟,頭頭合轍有規繩,竅竅光明無窒礙。 若向這裏具眼睛,便將兩采做一賽。抬頭撞倒須彌峰,舉步踏翻玄妙寨。 單提一理闡真宗,會合萬殊歸正派,煉陽神了出陽神,自色界超無色界。 我見今時修行人,多是造妖並捏怪,氣高強大傲同輩,逞俊誇能雲自會, 機鋒捷辯假聰明,駕馭談空乾智慧,初機學者受欺瞞,博學玄流不見愛, 只管目前逞強梁,不顧末後受殃害,人前饒舌口喃喃,卻如擔水河頭賣, 生煙發火念頭差,逐境隨時心地隘,澇澇灑灑弄精神,熱熱亂亂苦打睚。 搬精運氣枉辛勤,數息按摩徒意快,昏沉掉舉難主張,不昏即散如之奈, 神衰氣散怎醫治,髓竭形羸空後悔,若求正道出迷津,免使填還冤業債, 收拾從前狂亂心,掀翻往日豪情態,事父之心推事師,得己先須持禁戒, 恕己之心推恕人,不責於人因善貸,不自明而全其明,不自大而全其大, 無事無欲及無知,去甚去奢並去泰,立基下手要嚴持,觸境遇緣更淘汰, 只憑鉛汞做丹頭,莫認塗泥為寶貝,更須上下交坎離,勿謂東西為震兌, 交梨火棗非腎心,木液金精豈肝肺,休泥緣覺及聲聞,不屬見知並學解。 究竟無中養就兒,禪天淨盡絕纖芥,九還七返那機關,不在內兮不在外。 本來實相了無形,亙古虛靈終不昧,抱元守一蘊諸空,篤志力行休懈怠。 合和四象聚三元,攢簇五行會八卦,烹庚煉甲有抽添,陽火陰符知進退。 虛無湛寂運機緘,恍惚竅冥旋造化,兩般靈物入中宮,一道金光明四下, 西南黃氏老婆心,鼓合南陵丁女嫁,青衣女子才歸房,白首金公來入合, 夫歡婦合交陰陽,兩罷雲情忘晝夜,氣固精凝結聖胎,產顆玄珠太希詫, 四方剔透大光明,八面玲瓏無縫罐,都來些子圓團團,黃金萬兩難酬價, 稽首全真參學人,記取清庵說底話,誠能直下肯承當,便是渠儂把底靶, 話靶做成又作麼,無位真人乘鶴駕。 詩 述 工 夫 九轉還丹下手功,要知由下出泉蒙,安爐妙用憑坤土。運火工夫籍巽風, 兌虎震龍才混合,坎男離女便和同,自從四象歸中後,造化機緘在我儂。 煉汞烹鉛本沒時,學人當向定中推,客塵欲染心無著,天癸才生神自知, 情寂金來歸性本,精凝坎去補南離,兩般靈物交並後,陰盡陽純道可期。 即通天癸始生時,自有真陽應候回,三昧火從離位發,一聲雷自震宮來, 氣神和合生靈質,心息相依結聖胎,透得裏頭消息子,三關九竅一齊開。 真鉛真汞大丹頭,採取當於罔象求,有作有為終有慮,無求無執便無憂, 常清常靜心珠現,忘物忘機命寶周,動靜兩途無窒礙,不離常處是瀛州。 全真妙理不難行,惟恐隨緣逐色聲,萬幻不侵情自絕,一心無染念安生? 屏除人我全天理,把握陰陽合泰亨,說與修丹高士道,色聲無漏性圓明。 造道元來本不難,工夫只在定中間,陰陽上下常升降,金水周流自返還, 紫府青龍交白虎,玄宮地軸合天關,雲收雨散神胎就,男子生兒不等閒。 真常之道果何難,只在如今日用間,一合乾坤知闔辟,兩輪日月自迴圈, 歸根自有歸根竅,複命寧無複命關?踏遍兩重消息子,超凡越聖譬如閑。 谷神不死為玄牝,個是乾坤闔辟機,往往來來終不息,推推蕩蕩了無違, 白頭老子乘龍去,碧眼胡兒跨虎歸,試問收功何所證?周天幣地月光明。 口頭三昧謾矜誇,闊論高談事轉差,比似虛形求實相,卻如捏目起空花, 隨將物去終歸幻,捩轉頭來便到家,莫怪清庵多臭口,打開心孔要無遮。 三千六百法旁門,執著之人向裏昏,每日只徒心有見,何時得悟冥歸根! 聰明特達何須道,智慧精通不足論,一切形名聲色相,到頭都是弄精魂。 坐中昏睡怎禁它,鬼面神頭見也麼,昏散皆因由氣濁,念緣未斷為陰多, 潮來水面潯堤岸,風定江心絕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動,坐無昏散睡無魔。 火符容易藥非遙,天癸生如大海潮,兩種汞鉛知採取,一齊物欲盡捐消, 掀翻萬有三元合,煉陽消陰五氣朝,十月脫胎丹道畢,嬰兒形兆謁神霄。 三元大藥意心身,著意心身便系塵,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 卻忘物我三花聚,絕盡機緣方氣臻,八達四通無窒礙,隨時隨處闡全真。 身自空來強立名,有名心事便牽瑩,陰陽消長磨今古,日月升沉運死生, 會向時中存一定,便知日午打三更,雖然處世憑師授,出世工夫要自明。 明師授我鑄神鋒,全籍陰陽造化功,鍛煉乾剛坤作冶,吹噓離火巽為風, 做成龍象心宮巧,掃蕩妖氣志帥雄,學道高人知此趣,等閒劈碎太虛空。 蟾窟清幽境最佳,主人顛倒作生涯,玉爐鍛煉黃金液,金鼎烹煎白雪芽, 斡運周天旋斗柄,推遷符火運雷車,自從打透都關鎖,恣意銀河穩泛槎。 吾庵非是等閒庵,未許常人取次觀,一婦一夫能做活,三男三女打成團, 裏頭世界元來大,外面虛空未是寬,試問主人為的事,報言北斗面南看。 詠 真 樂 佛仙總是世人為,爭奈迷途自不知,若非貪名爭計較,定須逐利苦賓士, 波波瀝瀝擔家業,劫劫忙忙瞻婦兒,假使財榮妻貌美,無常到後豈相隨? 爭似全真妙更奇,個中真樂自心知,丹從不煉煉中煉,道向無為為處為, 息念息緣調祖氣,忘聞忘見養就兒,自從立定丹基後,五彩光華透幌帷。 爐中坤兮鼎用乾,窮微盡理便通仙,無非攝伏情歸性,便是烹煉汞合鉛, 絕盡機緣丹赫赤,全存正定寶凝堅,即斯便是抽添法,不必忉忉更問玄。 火符容易藥非遙,造化全同大海潮,藥物只於無裏采,火丹全在定中燒, 九三輻輳諸緣息,二八相交五氣朝,陰盡陽純功就也,真人出現謁神霄。 煉丹先把氣神調,法水頻澆慧火燒,三物混融三性合,一陽來複一陰消, 金爐端正千神會,寶鼎功成萬象朝,藥就丹圓神脫蛻,全身露出赤條條。 先天至理妙難窮,鉛產西方汞產東,水火二途分上下,玄關一竅在當中, 有知不有真為有,空會無空實是空,無有有無端的意,滔滔海底太陽紅。 寂然不動契真常,消盡群陰自複陽,坤裏黃婆生赤子,離中姹女嫁呆郎, 山頭水降黃芽長,地下雷轟白雪揚,萬里銀河無點翳,金蟾獨露發神光。 妖嬈少女嫁金公,全籍黃婆打合功,一對夫妻才會合,兩情雲雨便和同, 閒時共飲朱陵府,醉後回眠紫極宮,暮樂朝歡恩義重,一年生個小孩童。 人人身內有夫妻,爭奈愚癡太執迷!不向裏頭求造化,卻於外面立丹基! 妄將禦女三峰術,偽作軒轅九鼎奇,個樣畜生難懺悔,閻公不久牒來追。 身內夫妻說與公,青衣女子白頭翁,金情木性相交合,黑汞紅鉛自感通, 對月臨風神逸樂,行雲布雨興無窮,這些至理誠難會,凝結真胎反掌中。 九還七返大丹頭,學者須當定裏求,些子神機誠會得,兩般靈物便相投, 三年造化須臾備,九轉工夫頃刻周,便把鼎爐掀到了,丹光燭破四神州。 不立文書教外仙,人人分上本來圓,玄風細細清三境,慧月如如印百川, 兜帥三關皆假喻,天龍一指闡真詮,威音那畔通消息,不是濂溪太極圈。 詠四緣警世 身心世事四虛名,多少迷人被系牽,過患只因權利得,輪回都為愛緣生, 安心絕跡從身動,處世忘機任事更,觸境遇緣常委順,命基永固性圓明。 詠葫蘆 靈明種子產先天,蒂固根深理自然,逐日壅培坤位土,依時澆灌坎中泉, 花開白玉光而瑩,了結黃金圓且堅,成就頂門開一竅,個中別是一乾坤。 心鏡 采將乾爐入坤爐,六合虛空作一模,法相就時圓爍爍,水銀磨處瑩如如。 放光周遍三千界,收斂歸藏一黍珠,舉起分明全體現,更須打破合元樞。 為孚庵指玄牝 玄門牝戶不難知,收拾身心向內推,會得兩儀推蕩理,便知一氣往來時。 乾坤闔辟無休息,離坎升沉有合離,我為孚庵明指出,念頭複處立丹基。 和翁學錄韻 密意參同白玉蟾,元來窮理便通仙,未明太極生三五,徒涉蓬萊路八千。 釋氏家風憑祖印,羲皇道統必心傳,青天獨露瑤台月,普印千潭一樣圓。 贈鄧一蟾 禪宗理學與全真,教立三門接後人,釋氏蘊空須見性,儒流格物必存誠。 丹台留得星星火,靈府銷鎔種種塵,會得萬殊歸一致,熙台內外總登春。 自得 打破鴻蒙竅,都無佛與仙,即非心外妙,不是口頭禪, 盡日優遊過,通宵自在眠,委身潛絕境,萬事付之天。 一切有為法,般般儘是塵,窮通諸物理,放下此心身。 隨緣安禪定,趨時樂至真,每將周易髓,瞥拔世間人。 得造無為妙,終朝不出門,機緣全絕斷,天理自然存, 日用天行健,平常地勢坤,警提門弟子,複命與歸根。 打透都關鎖,天然會大同,龜毛元自綠,鶴頂本來紅。 可道非常道,行功是外功,些兒真造化,恍惚竅冥中。 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氣精,身閑超有漏,心寂證無生。 烏兔從來去,乾坤任變更,廓然無所礙,獨露大光明。 日用別無事,維持一己誠,靜中調氣息,動則順人情, 和德同其俗,含華不顯明,真閑真樂處,常靜與常清。 靜抱無名樸,塵情了不侵,汞鉛鎔作粉,瓦礫變成金。 覿見羲皇面,參同釋老心,卻空超實際,無古亦無今。 自題相 黃面肌瘦子,看來有甚奇?分明喬眼孔,剛道絕聞知, 勘破三千法,參同十七師,低頭叉手處,泄盡那些兒。 鏡中燈 寶鏡本無相,傳燈發慧光,真如元瑩淨,法體本瑩煌, 金鼎燒真火,華池浴太陽,個中端的意,元不離中黃。 靜室閒心鏡,虛室剔慧燈,外頭明皎皎,裏面晃騰騰, 黍米光中現,銀蟾水底澄,懸胎金鼎內,一粒大丹凝。 詠藕 一種靈苗異,其他迥不同,法身元潔白,真性本玲瓏, 外象頭頭曲,中間竅竅通,淤泥淹不得,髮露滿池紅。 我本清虛種,玲瓏貫古今,為厭名利冗,且隱淤泥深, 每有濟人意,常懷克己心,幾多撈瀝者,那個是知音。 卓庵 擇盡虛無地,因緣在玉京,築基須穩穩,立鼎要平平, 直豎虛彌縱,恒安太極楹,青天為益覆,庵主樂無生。 大地鏟教平,庵基即日成,來山從丙入,去水放西行, 門兒全通達,窗櫺透底明,庵中誰是伴,月白與風清。
|
|
|||
免责声明: 1、“西安道人阁”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丹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丹道网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丹道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