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文献

热门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内丹文献 > 明清时期

化欲論(節錄)
发布时间:2007/8/11   点击:4521
 

  

化欲論(節錄)
隱名氏作  陳攖寧按語
攖寧按:此篇及《餘之求道經過》同為一人手筆,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冬出版,書中無作者姓名,亦無版權,並無發行寄售之處,大約是印送或宣傳性質。天臺山伍止淵煉師不知從何處得來,持以示我。細看此書理論亦頗有可取,惜其方法太不高明,學者若照樣做去,必多流弊。本不擬將此書公開研究,然世間知此法者不少,常有人寫信到敝處,問此法能照做否,實令我難以回答。今見此書所主張之方法,與彼等所問者相同,特將其轉載於《仙道月報》,以便學此法者自己試驗,自己判斷,恕我不負責任。但有一語應該聲明者,凡人肉體上出精之竅,決非丹經上所說的玄關一竅,幸勿被此書所誤。至於吾人欲念,是否用此種方法即可以化除,請勿問我等,問諸君自己可也。
《化欲論》自序
此篇之作,有二原因:遠因起於求道立願之時,近因起于山額夫人節育之說(《道紀玄覽》按:桑格夫人,Margaret Sanger ,1883-1966,舊譯馬格利德·山額夫人、山額夫人、山格爾夫人等,美國著名學者,主要著作有《婦女起義》、《節育評論》等。1921年冬,來華,在北京、上海演講,備受歡迎。北京《晨報》副刊聘請格山夫人來北大做關於《為什麼要節育》的報告,報告全文刊於《晨報》副刊。)。愚年十九,即有志於道,行年四十,尚未得師。五十以後,得失眠症,服安眠藥,僅睡三小時,血壓高至二百度,喘疾時作,一登樓,非十分鐘不能止。四五年來,中西醫遍治無效,自知去死不遠。他無所憾,惟童年慕道,垂老無成,苟能得師指竅,朝聞夕死可也。顧安得明師乎?
丁醜(1937年)春,同志黃君志林來告曰:“北平有×老師者,為人治病,不用湯藥針灸,亦不用符咒手術,凡患者肺癆心臟腎病,西醫以為不治者,一用性命工夫,百日全愈,吾親友垂死而愈者多矣。”愚以為此真畢生所求而未得者,乃往謁×師。師曰:“吾非醫生,不能開方,亦非術士,不能畫符,惟教病人用性命工夫,但使氣尚未絕,精尚未枯,靜坐以運氣,點竅以返精,則百病自愈。惟垂老陽絕者,不能治;志不求道者,不為治;病人不自知不起者,治之亦無效。”
愚問:“病至垂危,尚能靜坐乎?”師曰:“性功不限定坐,臥亦可也。行止坐臥,均可修性。佛家所謂臥禪,陳摶以臥得道,同一意也。至於命功,只在得竅,本不必坐,故雖久困床褥,不能轉側起坐者,亦能用功。惟陽絕者,不能修命功。不自知將死者,用心不專,用功不勤,其效不見。吾以是治病,已愈數十人,當諸醫回絕死生呼吸之際,無人不曰,苟能活命,當拋棄一切,以求至道。一旦病癒,好名利者,仍奔走于名利,嗜淫賭者,仍專心於淫賭(按:據此可知化欲之說不足信),欲再如病時之用功,千百人中無一人。可見真心好道者難得,吾此後當不再為人治病矣。”
愚聞而狂喜曰:“道在是矣。”供養於家,叩求指竅。性功素所練習,惟糾正其姿勢,即能靜坐一小時不起念。惟陽精將絕,不舉者已數年矣,欲修命功,談何容易?不意修性功五天,即枯楊生稊;行百日後,不但精垂絕而複生,血壓降至百六十度,睡眠六小時,安眠藥已不復用,五年來之喘疾亦不復發。是年冬,上黃山絕頂,並不氣喘。小試之,其效如此,可見古人非欺我也。
一日語×師曰:“按卦爻,男子二八而精通,八八而精絕。弟子年已六十一,去精絕之時,不過三年,惜早不遇師,今已垂絕,即使修煉,未必能成。惟四十年來,訪求而未得,幾墮落於旁門。世之好道如弟子者亦多矣,何歷代祖師秘而不傳耶(按:因為歷代祖師不贊成這種法子)?況今日禮教失其權威,宗教失其信仰,戀愛自由,淫欲橫行,小之傷其生命,大之弱其種族。若能因勢利導,化欲有方,既可壽人以壽世,又可強身而強種。古來傳道者,恐傳匪人,至幹天譴,弟子志存救世,願公開此道,即有天譴,當身受之(按:古今房中術各書上,早已將此法公開,若有天譴,應該讓他們先受,輪不到某君頭上,即請公開,保無禍患,不必少見多怪)。”×師曰“茲事體大,俟吾師來時,當再請命。”
其時正山額夫人以節育之法,傳佈中國,知識階級,趨之若鶩。彼之所謂節育者,乃避孕之下策耳。貞節風俗,雖已打倒,處女寡婦,惟恐懷孕,尚能自守。青年夫婦,雖多色欲,為經濟所迫,惟恐生育,墮胎者有之,然究非人道,且有危險。今有避孕之法,當一無顧忌。幸而山額夫人避孕之法並無實效,否則淫風當更熾矣。
愚有見於此,愈覺大道公開之必要。秋,×祖師自關外來,遂以此為請。×祖師雲:“是吾志也,世變日亟,三教公開,大道究難終秘。惟昌明有時,姑少待之,為強種計,胎教尤要。胎教倡自太任,秦火後失傳,僅散見於醫書,是以後世人民愚惡者多,而賢良者少,夭弱者多,而壽強者少。外國亦有優生之學,彼所注重者,在身體健全,容貌美麗,惟胎教則身心並重,道德健康,兩不偏廢,現正欲與通人重興此學。汝既有志於此,不妨以原理示人,至於指竅返精之妙,不可妄傳。非僅為天譴,恐人恃此保身之法以縱欲也(按:某君屢言此法可以化欲,而其師祖則謂此法須防縱欲,兩人意見,完全相反)。”
愚既奉師欲作一文以告世,倉卒無暇。去年盧溝橋之變,伏處津門,終日靜坐,恐一旦化去,素願莫償,乃草此文,以就正於有道。並將《求道經過》附於篇末。當世不乏明哲,能引而伸之,則以此為引玉之磚也可。至於玄關所在,口訣所傳,愚得也淺,有吾師在,固不敢言,亦不能言。是為序。
化欲論
儒家謂之欲,道家謂之魔,佛家謂之塵,其實一也。欲雖不一,凡耳目口鼻身意之欲,除食欲外,尚易戒除,惟色欲為最難,因其本於天性。人何以生?即由父母色欲而生。無論老弱男女智愚貧富,一息尚存,此欲即難斷絕。自來對於欲的辦法,不外三說。
甲  縱欲說
此說倡自西洋,以為男女淫欲之起,由於過為神秘,因禮教之防閑,使男女隔絕,交媾之事,視為秘密而神奇,故欲一嘗以為快。若色相顯露,神秘公開,男女之間,毫無歧視,則平淡無奇,不起淫念。此玉體橫陳,味同嚼蠟之說也。故乳也臀也臂也腿也,凡可引起淫念者,莫不顯豁呈露,甚至將少女赤身置於大眾之前,供男子賞玩描摹,名之曰模特兒曲線美。從前夫妻在被底所不能見者,亦公開之。至於兩性之裸體跳舞,裸體游泳,擁抱接吻,以為文明。凡此主張,皆新學家公認為防淫之法。此與禁煙者謂不必禁其吸,但使煙館林立,寢食於斯,即能斷癮;禁酒者不必禁其飲,但使酒池十裏,沉沒其中,自能戒絕,何以異耶?
按:男女之欲,等於饑則思食,渴則思飲。飲食過量,雖於人有害,滋養不足,亦使身體受傷。至於煙酒,則非人生所必需,終身不吃煙酒,身體上毫無欠缺,終身沒有配偶,生理上則感覺偏枯。而且煙酒之癮,越吃越大,越老越深,欲戒不能;男女之欲,多則厭倦,老則淡薄,不戒而自戒。兩者性質不同,未可相提並論。
凡人之情,不見所欲,其心不動。柳下惠,聖人也,故能坐女子懷中而不亂;程明道,賢人也,故能目中有妓,心中無妓。然坐懷之女,未必赤身,目中之妓,未必裸體,故賢聖尚能忘情。今以聖賢所不能自禁者,施諸色情方剛之男女,而謂可以防淫,其誰欺乎?
乙  絕欲說
此說創自釋氏,視女色如蛇蠍,交合為污穢,以出家為根本絕欲之法,又創為三淫之說,即淫事、淫心、淫根也。出家只能斷淫事,不能斷淫心,乃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語,並以身體為臭皮囊,毫無可愛,此即斷淫心之法也。惟淫根最難斷絕,因淫根乃生理上之機能,非心理所能制裁。男女當精通之年,滿則思溢,學佛者戒行愈嚴,精愈充足,則欲排泄之力亦愈猛。故有戒行之高僧,盤膝兀坐,不敢安寢,恐夢寤中有所泄也。
精多則溢,乃生理自然之勢,非道德之力所能遏止。以阿難之戒行,幾為摩登伽女所破;以鳩摩羅什之聖哲,卒娶女而生子。並非道行不足,亦非女色能亂之,乃淫根未斷,欲念一動,精難自製耳。欲念何以動?精動之也。故學佛者,必以漏盡通為究竟,非到此地步,時時可以漏精,亦時時可以犯淫也。欲絕欲者,必斷淫根。淫根者造化生生不息之基,此要根斷則人種必滅,儒家所惡於佛,謂其寂滅者,即指此也。
丙  節欲說
縱欲既不可,絕欲又不能,於是中國聖人乃有節欲之說。其節欲也如何?男女不同席,不相授受,內言不出,外言不入,防其始也。青年當春情發動期,最易犯淫,故設禮以防之。明知男女居室,人之大倫,食色天性,不可抑止,惟導之以正,限之以時,乃有女子二十而嫁,男子三十而娶之規定。不專為色衰愛弛難以偕老之調劑,亦所以保身而強種也。明知男女媾精,勢難終秘,惟當男女尚未成熟之時,禁止一切非禮之舉動,使其情欲逐漸發生,不為助長。蓋遲一日破身,即延長一年之命,不僅為傷風敗俗,亦所以身強而保命也。
按:青年男女之欲,雖可設法禁止,請問對於他們手淫之舉動,將如何防範?須知獨身手淫之害,勝過男女交媾之害,自應該想一個徹底的辦法。否則空談節欲,實無濟於事。
夫妻好合,雖不必禁,淫欲太過,非傷其生,即絕其嗣。乃設齋戒之制,大祭七日,中祭五日,小祭三日。齋戒者,即出居於書齋。古人以入室為房事,故以持齋為獨處。後世無識緇流,乃以持齋為吃素,齋者,屋也,豈可食乎?一月有數次祭祀,即可節欲半月。又倡為胎教之說,婦女有孕則分居,亦所以節欲也。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無非為節欲而設。
據西醫雲,四十滴之血,能生一滴之精,則其寶貴可知。又雲,凡人一生出精,最多四千次,過此非病即死,則精之關於生命也可知。此與道家以精氣神為三寶,若合符節。古者三十而娶,除去祭祀、出遊、疾病,每年好合者,不過數十次,故雖百歲康強,尚能生子。若旦旦而伐之,則十餘年即滿四千次之數,所以俗諺有“貪花不滿三十歲”之說也。
今之學者,不知節欲,戀愛自由,學養子而後嫁;青年男女,終日追逐異性,不以學業為務,不得於異性,則求之於同性。莘莘學子,每年死於色欲者,不可勝計。前年醫生調查某地女學,十八歲以上女生,破身者占百分之七十五,女生如此,男生可知。學校如此,社會可知,照此下去,欲國之不亡,種之不滅,豈可得耶?
按:某君屢言古代女子二十歲即嫁,然則現代女子十八歲以上破身,並不違背古訓,何必大驚小怪,故作危辭以駭人聽聞。
由上觀之,縱欲之害既如此,絕欲之難又如彼,惟有節欲為中道,行之而無弊。然禮教已被打倒,今日而欲再設男女之防,嚴定婚姻之制,大勢所趨,必不能行。蓋善良風俗,養之百年而不足,壞之一日而有餘。既壞之後,欲求匡複,非聖人在位教民再世不可。況在今日獸欲橫行舉世風狂之日乎?然則國其無救乎?曰化欲可以救之。
按:若說維持舊禮教,但舊禮教已被打倒,無法可以挽回,某君已自言之矣。若說改造國民體魄,然據某君前文所雲“縱欲之說,創始於西洋”而西洋人個個身強力壯,“儒教節欲、佛教絕欲之說,盛行於中國”而國民大半是衰弱多病之軀,遠不及西洋人身體之強壯,請問是何理由?況且世界上幾個強國,他們的國民未嘗聽說有什麼化欲秘訣,縱欲則有之耳。可知欲之化與不化,對於國家強弱毫無關係。
化欲者何?既不必絕欲,自亦不願縱欲,與節欲志同而道異。一則勉強而行,一則純任自然;一則反性而行,一則順性所為;一則消極限止其欲,一則積極利用其欲。節欲之功,非讀書明理修養有素者不能,化欲則愚夫愚婦無不能之。
按:此段謂節欲是勉強,是反性,是消極,非上智之士不能;化欲是自然,是順性,是積極,雖愚夫愚婦皆能。這種理論,讀者心中實在感覺到神妙不可思議。
欲念之動,由於精動,精可以動,欲外泄也。男子在母始中有精一兩,長一歲加一兩,至十六歲而滿十六兩;女子在母胎有精二兩,長一歲加一兩,至十四歲而滿十六兩。迨精滿一斤,即欲排泄,精一泄,即失其童真而為破體,不必限於男女之交媾,如同性相奸也,手淫也,夢遺也,同一漏精也。
按:女子身上生理,與男子大不相同,未便混為一談,至於斤兩多少之數,亦無根據。
佛家之絕欲,即為斷絕其漏精之路,然能止其下泄,不能禁其上漏。嘗見苦修之和尚,終身不近女色,亦不起一淫念,卒以淫根尚存。忽然圓寂,玉箸自鼻孔下垂,人皆以為修道有成,其實即漏精而死,非死後始漏也。佛家之絕欲欲精不漏者,其難如此。
按:鼻孔所垂之玉箸,是否與下竅所出之精同一性質,頗有問題。精能種子,能生人,請問玉箸亦有種子生人之功能否?
再者,還有一層疑案,尚未明白。究竟是因為先垂玉箸的關係而人不能不死呢,或是因為人將要死而後始垂玉箸呢,亦當仔細考查,多多經驗,方好下一句判決。不可憑一二人偶然的現象就統而言之,恐被科學家所竊笑。
儒家節欲之功,設種種禮教以為防閑,無非欲其少漏,然能防之於有形,不能防之於無形。嘗見老師宿儒,時以戒之在色誨人,而閨門之內,有不告人者,非必作偽,實精欲衝動,不能自製耳。儒家之節欲欲精少漏者,其難又如此。
按:此段所說,亦是實情,固不必諱言。人能常吃素食,而口味淡薄者,欲念比較可以減輕。若喜肉食,貪厚味,則欲念更難制伏,蓋以生理上受了刺激,影響及于心理,欲念遂由是而起。僅賴道德觀念以對治之,實際很少有效,壓迫之極,每患神經病。
惟道家化欲之法,既不必強制其不漏,亦不必限止其少漏,惟利用其欲漏之時而退回之,因敗以為功,變出而為入,其法自然為人所欲。蓋好淫者不過貪出精時頃刻之快樂耳,若化出精而為返精,其樂更倍於出精,則登徒子不好美色,河間婦不貪健男矣。
按:人身元精,即《靈源大道歌》所謂神水,本散佈於身中各處,不限定在下部一小塊地方。及至變成形質濃厚之濁精,積少成多,儲藏於下部精囊之內,其事已壞。當時雖暫為保留,總有一朝一夕要衝關而出,縱然把關門封鎖得很緊,不放他出來,此物在裏面經過的時日太長久了,就要作怪,攪擾得身心不安。譬如身上生一個無名腫毒,當初紅腫尚未化膿之時,可用藥將其消散,不必定要破頭;設若醫治不得其法,錯過消散之機會,而腫毒已經成熟,好的血液已經變膿,則非開刀出膿不可,否則只有聽其自動破頭,將濁膿流盡,方可用生肌收口之藥。假使有人說不必開刀破頭出膿,只須用法將裏面腐敗停滯之膿複返還於血管,運化於周身,腫毒自然可愈,請問此等治法合於醫理否?又譬如人肺中有痰,必須咳嗽吐出,方能暢快。若謂此痰乃津液所變,常常吐痰,身體不免虧損,只須等到痰從喉管將來咳出之時,極力忍住,重複咽下,常常如此,則身體不至於受傷。請問此種方法合于衛生之道否?某君所謂化出精而為返精者,就等於腫毒有膿,不肯開刀,肺裏有痰,不肯吐出,其方法之錯誤,顯而易見,雖愚夫愚婦亦知其不可行。或謂精為人身中三寶之一,不可與痰膿相比,痰膿是壞東西,自然要把他去盡。是而實非,蓋元精在身中尚未變成濁精時,的確有保留之必要,若已經變為濃厚而又粘滯之形狀,就等於血已變膿,津已變痰,再要勉強保留,非但無益,而且有害。丹經所謂煉精化氣,乃煉一清如水散佈周身之元精,不是煉重濁稠粘停滯下竅之濁精。張紫陽仙師雲:“不識陽精及主賓,知他那個是疏親;房中空閉尾閭穴,誤殺閻浮多少人。”又白玉蟾仙師雲:“人身只有三般物,精氣與神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氣亦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其神更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學者觀之,當能領悟。惜某君求道四十年,讀遍丹經,竟不識先天一著,此則關乎本人智慧與福命,局外者固愛莫能助矣。
附注:河間婦,河間乃地名,即今河北省之河間縣;古時該處有某婦,喜亂交異性,至死不休,故後世以河間婦之名代表女子之狂蕩者。



 

上一个:古文龍虎上經註
下一个:慧命經
 
免责声明:
  1、“西安道人阁”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丹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丹道网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丹道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网名:
留言:
表情:
















验证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西安道人阁  备案号:陕ICP备2025067349号
本站是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